05'57''

新消费C位丨从你的血糖仪到我的呼吸机:鱼跃医疗如何"抢"到年轻人的购物车?

从什么时候开始,医疗器械不再单属于医院,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大家购物车里的消费品?那么问题来了,当“怕死”的年轻人开始撑起大健康市场的半边天,这些新兴的健康产品,又能否扛起这泼天富贵,成为真正的市场宠儿? 面向资本市场,洞见产业变革,把握投资先机。今天,新消费C位走进鱼跃医疗,看看他们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家用医疗器械竞争市场中,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杀出一条新消费之路。

141 04-29 17:13
02'42''

3分钟看懂特朗普“对等关税”始末丨C位

2025年至今,特朗普频繁发出关税威胁,却又出尔反尔,先有对墨西哥加拿大征收关税又豁免,后有突然提出面向全球的“对等关税”、全新名词“二级关税”,诸多变幻无常令市场措手不及。钢铝、石油、汽车等重要产业,皆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击之处。而他的政策变动令全球市场陷入不确定性的反复动荡。随着特朗普宣称的4月2日“解放日”临近,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阴霾或将进一步加深。

943 04-02 19:36
08'51''

顶级投资人·去现场 | 瑞银:国际投资人对中国资产兴趣显著增强

本期《顶级投资人·去现场》来到的现场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中发高年会已有25年历史,是中国政府高层、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对话平台。今年年会共有750多位外方代表参会。 瑞银亚太区总裁及财富管理全球联席总裁Iqbal Khan在年会现场接受了节目的专访。他提到,相比于三个月前,国际投资人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显著增强。中国资产的重估正在进行过程中,未来只要政策环境保持稳定,持续扩大开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这轮行情仍具备可持续的上升动能。 3月28日晚,瑞银发布公告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已对瑞银成为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瑞银将收购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瑞银证券的33%股权,将其在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由67%增持至100%。瑞银证券也成为我国第五家外商独资券商。

626 03-31 19:01
11'54''

顶级投资人 | 宏利投资管理:中国市场情绪比一年前改善了很多

《顶级投资人》本期嘉宾是宏利投资管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ul Lorentz。宏利金融来自加拿大,是一家历史超过130年的国际金融服务集团,业务覆盖全球二十多个国家与市场。宏利金融旗下的全球资产管理业务都归于宏利投资管理的企业品牌之下。其在中国成立的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合资转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Paul去年四月,将公司全球管理团队都带到中国时,曾经来到过第一财经的演播室。时隔一年,再次做客《顶级投资人》节目,他对中国的感受是,无论是人们的情绪还是对未来的信心,今天都比一年前改善了很多。

454 03-25 20:13
00'26''

城堡投资:中国经济表现非凡 创新速度和能力瞩目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于3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Citadel城堡投资创始人兼CEO Ken Griffin在接受第一财经电视专访时表示,近一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令人瞩目,中国公司的创新速度和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41 03-24 21:59
00'17''

瑞银:在华超过35年 支持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荣幸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瑞银财富管理全球联席总裁及亚太区总裁康瑞博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亚洲和中国对瑞银非常重要,支持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一种荣幸。

46 03-24 21:59
00'33''

ABB:中国独特之处 既有强竞争力又有高创新力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ABB 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高度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整个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的一项伟大技能。

173 03-24 22:00
02'17''

小米“史上最强”财报公布?雷军在背后做了啥?丨C位·人物

3月18日,小米集团公布2024年财报,创始人雷军在微博高呼为“史上最强”财报。那在这份亮眼的财报背后,雷军在做什么?又做对了什么?雷军和小米集团,雄雄燃烧的热度能否持续?拭目以待。

50 03-19 09:11
04'23''

从金铺奇才到亚洲首富 “四叔”李兆基传奇谢幕丨C位 · 人物

3月17日,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发布讣告,集团创办人李兆基逝世,享年97岁。 他年少时是顺德少有的金铺奇才,发家之后是以小博大,地产业萧条之际手握大量现金以低价购旧楼的香港地产大亨“四叔” ,顶峰时期,他也是业务横跨地产、能源、酒店、交通及零售等多个领域的亚洲首富和及时布局大陆市场亚洲股神。让我们跟着C位视频,走近李兆基的传奇一生。

589 03-17 23:18
00'29''

杨宇东:民企创新更符合市场规律 需营造有利营商环境丨总编看两会

谈及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作用,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其相对灵活的机制和创新活力更符合市场规律,更具备强大企业家精神的支持。所以市场需要提供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以呵护民企天然的创新本能。

96 03-11 21:20
00'29''

杨宇东谈企业家精神:吃苦耐劳 创新卓越 全球视野,用创新红利再创一个春天!丨总编看两会

今年两会民营经济是焦点话题之一。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表示,在愈发活跃的民营经济背后,是一位位鲜明的中国企业家的耕耘,以及不断发展传承的企业家精神:吃苦耐劳、创新卓越、全球视野。在新时代变化下,期待传统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结合新时代人才红利、创新红利,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引领中国民营经济迈向新的春天。

48 03-11 20:38
08'29''

总编看两会丨杨宇东:从立法到出海 解读民营经济新时代下的“立”与“破”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继续邀请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 ,深入讨论民营经济的政策落地、改革发力。 他认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加速,能为民营企业权益细节落实至法律规范。同时,面对中国民企的出海战略,杨宇东认为,提升产业文化建设、适应海外消费环境或将为中国民企出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突破点。在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的背景下,期待传统中国民营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引领民营经济迈向新的春天。

66 03-11 20:32
08'20''

总编看两会丨赵何娟:从大模型到机器人 中国如何描绘科技创新“新蓝图”?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钛媒体集团创始人、CEO赵何娟 ,深入讨论今年两会人工智能相关话题。 赵何娟认为,今年两会“人工智能+”行动新增有关新兴领域结合与伦理安全的关注;而在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加速,赵何娟认为,需要客观看待中国在全球大模型领域中的地位,需要自信亦不能自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得中国能在全球人工智能角逐中保持有利地位。

93 03-10 21:48
00'32''

赵何娟:中国在大模型领域有三方面优势 更好创新环境可期丨总编看两会

近期中国在大模型领域频繁“出圈”令人欣喜。对此,钛媒体集团创始人、CEO赵何娟表示,中国在大模型领域具备三大优势:研究领域、工程创新和人才。当下社会需要创造良好环境,以更好集聚人才、踏实创新,助力中国在大模型领域的持续发展。

57 03-10 21:15
07'30''

总编看两会丨袁满:从“稳健”到“更加积极”看中国宏观政策的力度变化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邀请到了《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袁满,解读中国宏观政策的力度变化。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增量政策所实现的广义财政赤字规模明显扩大或能为市场撬动更多增量信贷资金。她认为,央行释放“择机”降准降息信号,国内外形势将成为关键考量因素;人民币汇率稳定要坚决防范超调风险。消费刺激政策逻辑清晰,形成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

50 03-10 16:52
07'33''

总编看两会丨汪雷:从新质生产力谈科技与商业的“深”融合、产业与人才的“正”循环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邀请到和讯网总编辑汪雷 ,深入讨论2025年两会中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 汪雷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质生产力在大国博弈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在科技关键领域需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他建议关注报告中科技与商业深度融合,加快商业化进程,对此报告首次提出耐心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同时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另一方面,政府推动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也有助于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参与中国科技创新。

89 03-06 19:22
00'24''

硅基“大脑”和“躯壳”具全!汪雷:很快生活就可能翻天覆地变化丨总编看两会

新质生产力一直是两会的核心热议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科技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的商业化进程,具身智能等领域再次引发热议。对此,和讯网总编辑汪雷表示,人工智能是硅基大脑的话,具身智能就是硅基生命的躯壳,期待机器人在不久将来走入寻常百姓家。

48 03-06 18:36
00'19''

2025年目标:GDP增速5%!杨宇东:需要奋斗 释放积极信号丨总编看两会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5%的经济增长目标。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5%的目标一方面处于中国自身经济增长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应对外部环境需求。虽然需要奋斗,但政府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积极信号。

64 03-05 22:21
00'26''

杨宇东:促消费前提是保民生 把钱更多投向于“人”丨总编看两会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其中特别强调了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是为一个非常鲜明的政策信号。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促消费的前提其实是民生,首先要在社会保障方面增加居民安全感,提振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居民才敢消费、能消费。

57 03-05 22:17
09'22''

总编看两会丨 杨宇东: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指标“新高”与政策“落地”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邀请到了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 ,深入解读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他强调,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的“新高” 不仅反映了政策力度的加强,更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和对市场的积极引导作用。此外,他还提到,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尤其是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将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信心,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他同时认为,政策的落地和改革的推进是未来的关键,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诸多改革举措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68 03-05 20:21
  • 郭欣

    晚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