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独立运动以来,大部分非洲国家就一直都有工业化的梦想,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工业化战略,但这些工业化探索在20世纪鲜有成功。非洲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例反而从20世纪70年代的3%下降到2015年的1.5%。21世纪以来,许多非洲国家开始了工业化的再次尝试。非盟也先后出台《加速非洲工业化发展行动计划》《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宣言》《2063年愿景》等重要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工业化、经济融合和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在过去15年期间,非洲经济平均增速达到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全球增长第二快的地区,仅次于亚洲。近90%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仍是资源依赖性的经济结构。
双边援助机构是各国或地区政府指定的专门负责利用官方资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的机构。而多边援助机构则是由若干个成员国组成并利用成员国认缴的股本、捐款、优惠贷款或其他来源的资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形式援助的机构,主要包括联合国发展系统以及国际和区域金融机构。本文拟结合数据对疫情下双边和多边援助机构的援助资金变化及援助政策调整进行分析,并进而思考其影响和应对。主要双边和多边援助机构援助承诺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后,最先稳定国内疫情的中国积极向他国提供卫生援助,其中包括医疗队派遣、物资捐赠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双多边合作。然而,中国对外卫生援助的地位和作用尚未被充分认识和理解。基于此,我们梳理了国际机构的埃博拉援助数据以及援助实验室AidData数据库中有关中国于2000至2014年对非洲开展卫生援助的数据,尝试对中国自21世纪初对非卫生援助的特点和趋势进行总结,并分析在此期间出现的转变及其在具体国际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征。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政治学博士,长期关注中国的开发区建设、吸引外资政策以及对外开放战略的国际比较等问题,是该领域的重要学者,其政策研究报告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等部门作为政策制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