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并计划放缓缩表,市场反应积极,但经济预测显示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下调,鲍威尔强调以“不变”应变政策的不确定性。
2月物价回升的新亮点不多,仍然在于旅游和国际油价、有色金属价格较强。
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显示,尽管面临挑战,但也存在诸多积极因素,包括“抢出口”效应延长、产能周期触底回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增强等。
2025年消费补贴政策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容支持范围,并可能进一步加码至服务消费等领域。
尽管近期中美积极信号增多,但关税风险并未解除。
展望2025年,预计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而其上行弹性取决于房地产的恢复情况。
2024年12月,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提升至52.2%,制造业生产指数略有回落,而服务业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显著提升。
2024年11月,中国主要经济增长指标略有回落,但工业生产增速进一步回升,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信号,商品消费增速阶段性回落。
政府性基金收入仍受土地出让拖累,但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显著收窄,可见地方专项债的拨付使用对于政府性基金支出起到了较强支撑作用。
美联储在2024年11月的议息会议上继续降息25个基点,尽管面对经济、就业和通胀数据的反弹,但美联储坚持降息,显示出对就业和通胀降温进展的信心,同时也可能出于保持政策惯性及抑制市场利率自发上行的考量。展望未来,政策和市场利率下行仍是大方向,且一旦经济和通胀数据出现再降温,市场对未来利率路径的看法可能会适时调整。
2024年10月,10年美债利率升破并企稳于4.2%上方,主要受到预期政策路径上移、美国零售数据走强、美联储官员鹰派言论以及“特朗普交易”等因素影响。尽管如此,分析认为年内10年美债利率合理中枢仍在4%左右,明年或在3.5%左右,暗示当前美债利率可能已“超调”。
美国大选仅是影响经济和资产的一个变量,但并非全部。美国经济“软着陆”前景、美联储降息的路径、国际地缘局势与油价波动、以及中国经济和资产价格的复苏等,也是重要变量。
2024年9月19日美联储开启降息以来,人民币汇率从7.1时段步入7.0时段。随着升值幅度加大,围绕人民币汇率走向的观点分歧有所增加。
本轮降息周期较有可能实现“软着陆”,但需注意降息前经济和就业市场走弱的信号较强,降息后经济和就业市场可能也会惯性下行一段时间。
本轮美联储政策的灵活性较强,传递了政策“不愿落后”的决心,首次降息50BP对经济和市场整体影响可能更偏积极。
年内GDP平减指数转正的难度较大,宏观政策有待加码,拉动物价水平回到正常区间。
8月以来,中国经济呈现筑底企稳迹象,政府债资金和促消费政策的实施以及外需的韧性支持了国内基建施工和居民商品消费的稳定,同时原材料和中下游生产有所改善。然而,房地产建设资金的不足和钢铁生产的减弱对经济构成了拖累,且外需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下半年财政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或将增强,与化债的关系面临再平衡。
平安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