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需求达到1136吨,较上年的450吨翻了一番还多,创下55年来的新高。
国际投行仍重申“超配”的看法。比起追涨或抛售,“买跌”似乎是更多机构的共识。
“做空美元的策略开始盛行,目前,外资进来布局人民币资产,安全垫相对是比较厚的。”
全球央行政策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扰动将大大减缓,复苏程度的影响占据上风。
在经济复苏的预期下,“超额储蓄”的概念被各大机构频繁提及。
巨头的业绩压力仍将持续,裁员潮仍将持续
闯关中国市场并非易事。
略显沉闷的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一跃成为整个论坛的一大亮点。
衰退则可能央行成功驯服“通胀虎”必须付出的代价。
2023年现金已不再为王。
市场对于预期是否提前兑现的分歧也开始浮现。
北京时间1月16日上午,美元/人民币升破6.7。
亚洲和欧洲经济体可能会从中国消费需求复苏、跨境旅游复苏中获得更大的提振。
瑞银经济学家预计今年消费同比增速将达6%左右。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企业保持创新活力、持续开拓市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大代表提出了有关建筑行业减排降碳、加快上海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性凸显。
2023年,上海的经济增长动能源自何方?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大幅回流A股,总计已达到335.2亿元。
高盛预计2023年MSCI中国指数将达到80,即意味着指数有15%的上行空间。
关注银行、资管、外资,欢迎爆料和交流: zhouaili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