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对稳定币与加密货币市场的“明确底线+试点创新”监管模式,实现了支持创新发展与保障金融安全的有机统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美国作为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国家,其政策方向的转变无疑也会带动全球其他国家的政策调整。
2025年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5%的经济增长目标,财政政策力度加大,消费政策全面加力,并强调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跨境贸易和平台经济的规范发展。
2025年两会预计设立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和2%的CPI通胀目标,并提出通过更早发布政策目标、将CPI目标转为约束性指标、推动财政支出向消费和居民收入倾斜等五大建议,以应对通缩压力和结构性挑战。
随着特朗普就任总统,预计美国将加快构建清晰统一、开放包容的加密货币监管框架,加快丰富加密货币的生态体系,并加快推进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数实融合不断拓展,为全面释放新型消费潜力,需从四方面协同发力。
2024年的消费市场充满了活力与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智化产品的兴起,传统与新兴消费的结合展现了巨大的潜力,而老年消费和低线城市的韧性也为未来消费趋势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5年全球局势依旧动荡,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
美国和香港两次动用政府资金入市,极大地提振了信心,扭转了市场螺旋式下降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
关税节奏慢于预期但决心可能超出预期。
面对特朗普政府归来对中国的短期冲击,一方面中国应该适当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争取贸易谈判化解双方分歧;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特别是加大财政刺激力度稳定总需求。
若后续中央财政能够加大收入补贴力度,并建立土地和住房储备银行稳定房地产市场,中国消费恢复将更有空间。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及置换存量债务的方案,但市场对中国增量财政政策存在五大误读,投资者或低估了隐性债务化解对于提振经济的重要意义,也忽视了财政进一步扩大赤字的潜在空间。
美国大选后,特朗普的胜出反映了对当前政府政策的不满以及对“特朗普主义”所代表的“美国优先”理念的期待。然而,特朗普政策的内在矛盾可能影响其落实效果。
近期中国消费市场回暖,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显示出消费增长的拐点可能已经出现。
如何推动股市从“政策牛”走向“改革牛”,作者提出四点建议
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成本刚性,而是由于需求不足、价格低迷,企业缺乏产品议价能力,导致盈利空间压缩。
全球产业链重构正在加速,美国试图加速“去中国化”,但中国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升级,使得美国的“脱钩断链”企图更加困难。
国际金融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债务达到313万亿美元,其中政府债务接近90万亿美元。
政策还需在外贸外资、房地产、消费等领域继续加力。
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原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