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股市从“政策牛”走向“改革牛”,作者提出四点建议
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成本刚性,而是由于需求不足、价格低迷,企业缺乏产品议价能力,导致盈利空间压缩。
全球产业链重构正在加速,美国试图加速“去中国化”,但中国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升级,使得美国的“脱钩断链”企图更加困难。
国际金融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债务达到313万亿美元,其中政府债务接近90万亿美元。
政策还需在外贸外资、房地产、消费等领域继续加力。
日本央行在2024年3月19日的货币政策决议中宣布结束负利率政策和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并将利率水平提升至0至0.1%的范围内。
美国方面,核心通胀仍处高位,货币政策放松可能不会太快。
随着美欧降息周期的临近,全球流动性环境有望整体改善,美元强势或将告一段落。
日本经济经历的“失落三十年”并非必然,而是由于政策应对的不协调、不一致和不连续导致的。
考虑到海外经济下行、人民币升值、全球产业链重构、贸易摩擦加剧等不利因素,出口前景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稳外贸外资依然关键。
中国的增长预期改善,但持续复苏还面临不少挑战。
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中国出口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扩张对冲了对美欧等经济体出口的回落。同时,我国汽车出口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出口最大亮点。
各国股市的涨跌不仅受到全球经济、政治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上市公司经营和投资者信心等综合因素。虽然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它并非股市的决定性变量。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经济增速低迷、通缩、资产负债表衰退、消费欲望低、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的“失落的三十年”。但疫情后,尤其是今年,日本经济连续三个季度环比正增长,股市、东京楼价都大涨,通胀也正在打破长期低迷的僵局,停留在3%左右,外资也大量涌入,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似乎在脱离长期衰退的局面。
建议向低收入人群发放现金补助和消费券、推出家电下乡和采购券计划,以及通过进一步降低社保和公积金费率来鼓励企业增加员工。
中国消费者储蓄率大幅上升,新增住户人民币存款去年达到17.84万亿元,是历史新高。如果老百姓过去积累的很多储蓄今年开始用于消费,对消费增长会有很明显促进。
需要将东盟作为主要发力点,强化与东盟产业链的协同互补。
这些拐点变化预示着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还任重道远。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扩大消费积极信号,但各界对2023年消费复苏前景仍存在较大分歧。
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原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