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拐点变化预示着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还任重道远。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扩大消费积极信号,但各界对2023年消费复苏前景仍存在较大分歧。
伴随防疫政策全面放开和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中国经济有望在二季度迎来反弹,消费能否持续恢复还要看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
越是全面认识问题的严峻性,出台的政策才会更加到位,落实才会更加有力,市场信心才会更快改善,明年经济才会更快回暖。
第一轮美元超级周期造成拉丁美洲陷入债务危机,第二轮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当前第三轮正在深度冲击欧洲。
今年以来,美元涨势如虹,指数创了二十余年来新高,从2009最低点到目前涨幅超过50%,第三轮美元超级周期最终来临。本轮美元超级周期能维持多久?
欧洲未来取决于政治领导力。
欧洲政治格局缺乏统一性、连贯性、稳定性,尤其主要成员国领导人更迭频繁。俄乌冲突以来欧洲政局动荡,未来的欧洲又将何以保持社会富足?
笔者时隔三年再度前往欧洲四国发现,俄乌冲突导致欧洲深陷“滞胀”困局,未来滑向衰退已不可避免。
5月以来,伴随疫情缓和与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中国经济呈现见底回升势头。但下半年要实现经济增速的持续回升,内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不少挑战。
2022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季度环比下降0.9%,考虑到一季度该指标下降1.6%,美国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陷入所谓的“技术性衰退”。考虑到美国衰退将加大中国外需的压力,中国经济更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应对消费持续低迷的现状,财政政策是关键。
在没有资本管制情况下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线应达到4万亿美元,在考虑资本管制约束的情况下,至少也应保持在2.5万亿美元以上,当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并不算大。
减税降费并非万能,基建投资也面临困境,消费券可更加直接快速地作用于需求侧。
最近美国对经济刺激的力度史无前例,财政赤字几年来都在15%左右,这是不得了的一个数字。次贷危机,2008-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也仅在5%左右,但这一轮疫情冲击下达到了15%,美联储货币政策也是大量量化宽松,基础货币又翻了一倍,这个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疫情推动现代货币理论走向实践,推动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供需失衡、通胀和财政金融风险上升等挑战。未来政策走向何方?
疫情推动现代货币理论走向实践,推动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供需失衡、通胀和财政金融风险上升等挑战。未来政策走向何方?
发展数字经济应重点关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五个方向。
在当前疫情反复多发、外部环境更加不确定的形势下,发布明确的年度GDP增速目标,以此统筹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政策合力,是当前化解三重压力和稳定增长的关键抓手。
美联储加息不仅威胁到美国经济复苏,还可能在股市、房市、政府债务、新兴市场等方面引发金融风险。我国应针对性地做好政策准备。
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原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