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真相二:被狗咬伤,狂犬疫苗必须要打吗?

第一财经APP 2018-07-22 18:55:04

作者:马晓华    责编:杨小刚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如果动物(主要指狗和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仍然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正确的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可以终止处治(接种疫苗)。

在中国存在恐“狂犬”现象,一旦被动物咬伤,接种人一律用狂犬疫苗。按照卫生部印发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要求,如果被咬伤或者抓伤出血(Ⅲ级暴露),就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目前预防狂犬病最权威的做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明确指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鉴于我国是狂犬病高风险国家,猫、狗等预防接种率普遍偏低,伤者在确保被给予恰当的伤口处理后,还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一旦被猫、狗咬伤或者抓伤不要存侥幸心理,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处置。

但是这种“但凡被咬,就要接种疫苗”的现象是否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就提出了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立场。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5年发布的《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一次报告》中是这样表述的:“如果动物(主要指狗和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仍然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正确的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可以终止处治(接种疫苗)。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毒。犬有传染性时,其大脑中必然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带毒”的犬在3~5天后,随着脑内病毒的进一步繁殖,它必然会发病,并在随后数天内死亡。

事实上,WHO(世界卫生组织)每隔几年就召开一次全球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形成的《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报告》,是指导全球狂犬病防治工作的最权威、最重要、最全面的指导文件。之前两次磋商会的报告分别发表于2005年和2013年。WHO于2017年4月在泰国曼谷又召开了一次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此次磋商会详尽的技术报告(第三次报告,英文版)已在不久前(4月20日)由WHO网站正式发布。最新《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报告》(第三次报告)正式发布。此次报告中,再次确认“老鼠不传播狂犬病”,被老鼠咬伤后不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

WHO已经经过科学验证这个方法没有问题,但是中国并没有采用这个推荐。于是导致了中国但凡被狗、猫等咬伤,必接种狂犬疫苗,泛滥随之而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