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世卫组织建议孕妇仍可服用泰诺,多种假说试图揭开自闭症发病率上升之谜

第一财经 2025-09-25 17:09:45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陈姗姗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疾病本身的风险更大,可能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将美国自闭症诊断数量的上升与孕妇服用一种常见药“泰诺”关联。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澄清:目前尚无确凿科学证据证明自闭症与孕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的主要成分)之间存在关联。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也建议,孕妇可以在医生的监督下根据需要使用泰诺。该学会认为,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疾病本身的风险更大,可能给孕妇和胎儿带来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美国的自闭症诊断数量显著增加,加剧了公众对患病率上升原因的担忧。美国政府数据显示,2022年8岁儿童的自闭症诊断数量创历史新高,每31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

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目前全球儿童自闭症患病率为1%,这一数据在十年前大约为0.6%。

全球平均诊断年龄为5岁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和发育疾病,其特征是大脑信号传导中断,导致患者的行为、交流、互动和学习方式异常。

目前尚无客观工具可以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例如血液检查或脑部扫描,临床的诊断通常基于观察和访谈。

“谱系”反映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广泛潜在表现。 自闭症、阿斯伯格症和广泛性发育障碍并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一些自闭症患者可能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而另一些人则可能缺乏语言能力;一些人可能对声音、触觉或其他触发因素极其敏感;一些人可能存在限制性或重复性的行为或兴趣;一些人可能需要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而另一些人则几乎不需要任何支持。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所有儿童在18个月和24个月大时进行自闭症筛查,因为大多数孩子会在此时开始出现症状,但很多国家做不到这样的大规模筛查,并且缺乏识别和报告病例的资源。美国自闭症儿童的平均诊断年龄仍然接近4岁,全球平均诊断年龄为5岁。

自闭症的病因目前也尚不清楚。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自闭症的神经系统特征可能在胎儿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子宫内形成。研究表明,自闭症与孕期母体因素有关,一些研究表明其与分娩并发症和分娩时机有关。

现有研究还表明,遗传因素约占自闭症患病风险的80%。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表观遗传学,即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自闭症高风险相关的遗传性疾病包括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费兰-麦克德米德综合征和普拉德-威利综合征。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女性在怀孕前或怀孕期间接触空气污染或有害污染物,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导致其孩子患上自闭症。

还有研究提出,自闭症的潜在风险因素可能包括出生体重过低、新生儿黄疸、宫内或分娩并发症、肠道内存在不健康的微生物、免疫系统疾病、有自闭症兄弟姐妹,以及父母的年龄或健康状况,例如肥胖和糖尿病。

但上述这些假说都未得到严格的临床验证。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陈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生物学因素是自闭症的主要病因,现在很多研究的结果仅仅证明了环境因素与自闭症两者之间有相关性,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此外,目前尚无严谨的研究发现自闭症与疫苗、药物或其成分(如硫柳汞或甲醛)之间存在联系。

自闭症仍为“不治之症”

直到目前,临床上对于自闭症也还没有有效的疗法,自闭症无法逆转。“现在有些非常时髦的新理论,比如肠道菌群治疗,和体细胞移植治疗,但离临床应用还早。”陈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亚叶酸钙(又称“叶酸”)的疗法,用于改善自闭症症状,特朗普也曾建议使用这种药物。FDA的批准是基于40名有罕见代谢紊乱(也称为“脑叶酸缺乏症”)患者的临床数据的审查。这种疾病可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其中一些症状在自闭症患者身上也常见。

但自闭症科学基金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关于亚叶酸钙和自闭症的科学研究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自闭症的治疗相当困难,凸显了通过早期诊断对疾病进行干预的重要性。”陈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承认,精神科的病因学突破较为困难,很多疾病的靶点神经环路至今尚不清晰,这是开发新疗法面临的根本挑战。

近年来,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等神经功能疾病,通过植入深度脑刺激(DBS)装置进行神经调控,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治疗手段。一位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比自闭症来说,抑郁症的神经环路稍微清楚一点,所以神经调控治疗的方向也稍微明确一点,自闭症在遗传方面有些进展,但在解剖结构上不清楚,所以治疗难度更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