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金融防风险务必打破刚兑

2018-07-23 21:46:51

作者:社论    责编:许云峰

刚性兑付有序打破,对防范金融风险大有裨益。

自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后,今年以来围绕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策举措频出,金融行业无疑是重中之重。

7月20日,为指导金融机构更好地贯彻执行今年4月出台的资管新规,确保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工作平稳过渡,央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各机构主体执行资管新规的具体细则,并细化了过渡期内相关操作性问题。

近几年,防风险一直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此前金融领域广泛存在的刚性兑付问题,让整个投资理财市场风险不断积聚。不管是今年4月出台的资管新规,还是日前发布的《通知》,都体现了监管层有志于打破刚性兑付的决心。

比如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时,要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不保证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证监会则要求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强调审慎经营,确保业务开展与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及风险控制水平相适应,创新活动须依法进行,禁止刚性兑付。

中国金融业在过去几年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刚性兑付。以往金融机构的资金借出去,不少项目有政府做背书,某些机构即使亏损了,也要拿资本金去归还;在理财市场,只要谁的产品收益率高,投资者就去购买,不管机构资质,不论产品风险大小。这类现象的存在导致风险和定价扭曲,让定价不能反映一个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投资水平。

受现实经营情况的限制,金融机构和企业都难以一直兑付很高的收益率,只能通过下一次产品的发行覆盖前一次兑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让金融风险不断集聚,甚至出现不能兑付本金而最终崩盘。

因此,只有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产品收益能够反映项目风险,金融机构做了尽职调查,投资者做到买者自负,才能真正化解金融风险,建设一个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良性金融市场。至于如何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无疑需要从完善制度、明确风险责任做起,监管部门要有揭示风险、化解风险的责任担当。

而且,打破刚性兑付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在市场经济中,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暴露风险才能够看出不同信用主体的价格,在不打破刚性兑付的情况下,好坏企业之间没有风险的差价、无法区分,就不可能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无法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为了打破刚兑不至于立即引发兑付危机,达到有序化解金融风险目的,《通知》特意作出了到2020年12月31日的过渡期时间安排。过渡期内,商业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应当符合新规,对于存量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存量理财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

总体而言,在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大潮之下,打破刚性兑付势在必行,既有利于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亦可倒逼社会大众提高投资理财的风险意识。与此同时,过渡期的安排也让这一过程变得平稳,体现资管新规意在“拆弹”而非“引弹”。相信在新规实施之后,刚性兑付将有序打破,对防范金融风险大有裨益。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