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十大关键信号(下)

2024-12-10 16:58:35 听新闻

作者:张奥平    责编:张健

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文作者张奥平,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三、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

在需求侧扩大内需工作部分,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首先,从明年经济工作部署排序上看(排序代表重要性),需求侧扩大内需在供给侧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前。扩大内需工作中,消费在投资之前。

其次,相较于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提法更加有力。7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此次会议则新增“大力”“全方位”等表述。

最后,笔者预计,“两新”工作仍将是2025年扩大内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消费方面,商品消费重点为汽车、家电、家居等,服务消费重点为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

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供给侧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部分,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笔者预计,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层面落实的重点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首先,关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第8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以下改革举措:

(1)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2)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市场需重点关注《决定》所指出的“治理体系”及“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曾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笔者认为,为对抗长期通缩压力及外贸环境的不确定性,除扩大内需外,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优化低效产能)或将全面启动。

对于锂电:6月19日,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

对于光伏:11月20日,工信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关于取消及下调出口退税: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其次,关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便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抓手,升级的重点方向为数智化、绿色化、安全化。

五、改革开放: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改革开放工作部分,会议指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二十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决定》全文共15个部分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时间设计到2029年。全会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2025年,改革开放工作方面的重点任务便是落实《决定》提出的一批条件成熟的改革举措。

1、对内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笔者预计,2025年为防范化解外部冲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公平竞争将为重点改革任务。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1+10”对话会时强调,“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决定》在第6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指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已于2024年5月1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6月6日公布,8月1日起施行。

此条例共有27条,是为了规范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定。

市场可重点关注,条例中第八条“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第九条“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内容”等。

此外,第十条对地方招商引资工作将带来根本性影响。第十条为“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其中明确: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

《决定》在第6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也明确指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

对市场主体而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举措之一,需重点关注以下四大长期性机遇:

第一,有利于处于本地优势产业中的企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各个地区会趋向形成以主体功能区为特征,不同区域中的优势产业会逐步升级;

第二,有利于行业头部品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一些地方保护形成的区域壁垒与市场分割会消失。各产业行业中,优秀公司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第三,有利于线上数据型,线下物流型企业。线上数据和线下物流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设施”;

第四,有利于出口型企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会使得国内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更低,性价比、质量更高,在国际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2、对外开放: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首先,笔者预计,2025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的一大重点工作将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1+10”对话会时强调,“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第24条“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中指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上述行动方案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纲领文件,文件围绕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

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文件提出:

1、积极推进高标准经贸协议谈判及实施: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推进国内相关领域改革等;

2、加大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力度:率先建设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并适时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梯次对接;支持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立足国情,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

此外,2024年6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提出,“鼓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深入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等。

其次,2024年11月,为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9条重要政策措施,包括: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出口;支持关键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等。

六、防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在防范化解经济风险部分,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笔者认为,2025年防范化解经济风险重点将聚焦在:楼市股市、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金融机构等方面。

七、其他工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在城乡融合、区域战略、绿色发展、民生工作等方面,会议指出:

1、城乡融合:“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区域战略:“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3、绿色发展:“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4、民生工作:“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整体来看,此次年底政治局会议虽新提法较多,但篇幅较短。根据过往经验,政治局会议篇幅较短时,中央经济工作篇幅会较长,更多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革开放等政策细节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呈现(按惯例将于近期召开),届时笔者再做详尽解读。

面向未来,唯有以后天的视角思考明天的格局,以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决策,实然主义、实事求是谋发展,才能不迷茫,抓住长期的确定性!

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