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影视行业洗牌:巨头资本退潮 内容黑马渐出蛰伏期

第一财经APP 2018-07-25 10:28:51

作者:陈汉辞    责编:汪时锋

2018年上半年,传媒板块上市公司跌幅跌幅居28个行业第11位。广发证券分析,传媒股估值方面经过连续三年的持续下跌,板块整体跌幅已经近70%。

“现在我们这里一共就十来个剧组在拍戏,除了高希希导演的剧组还算大组,其余都是些小网剧和网络电影。去年此时,50多个大古装组,真是群星璀璨。”近日,国内一知名影视城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密集披露的传媒股中报业绩报告也显示,影视、游戏、广告营销、互联网、有线电视、新闻出版行业等传媒板块的市场表现和业绩状况并不乐观。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传媒板块跌幅扩大,已超20%,跌幅居申万28个行业第11位;广发证券分析,传媒股估值方面经过连续三年的持续下跌,板块整体跌幅已经近70%。

“行业洗牌期真的来了。”影视行业天使投资人周凯旋表示,阵痛之下,应该会沉淀出有内容打磨能力的优秀公司。

知名影视公司的挣扎

“我所知道的是资金大幅撤离,很多影视公司出现融资难,即便是一些知名的影视公司,同样也面临融资方面的问题,比如金融信贷的信任问题。与此同时,制作成本还在不断上升,影视剧回款缓慢。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对于以制片为主营业务的影视公司。”上述负责人透露。

究其原因,与影视行业近几年不断显露的“底色”不无关系。

一是红色,即高跟猛进的高投资。据不完全统计,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时就有200亿元热钱跟进,至今已有数千家影视公司诞生,每年生产的影视项目达千部之多,每年涌入的投资额高达上千亿元;另一种颜色是黑色,就是“幽灵票房、偷票房”等影视毒瘤。

这一情况变化要追溯到2016年《叶问3》。当年下半年,电影市场由热转冷,国内院线市场整体发展开始不景气。

“虽然这两年也有少数爆款,但很明显,这些爆款背后的知名影视公司的身影越来越少,他们的身影更多是出现在了投资领域。”周凯旋表示。

比如2016年~2017年上半年,占据民营公司前三甲位置的光线传媒先后进行了8次并购事件,交易标的涵盖互联网、电影娱乐、广告等行业;华谊兄弟则在品牌授权、实景娱乐板块以及投资收益等领域发力。

近期,光线传媒发布的2018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净利润为20.4亿元-21.4亿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4亿元,净利润增长了409%~434%。

值得关注的是,净利润增长并非来自主营业务,而是来自于报告期内出售了所持有的新丽传媒股份。

报告显示,光线2018 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为187,000万元~191,000万元。如果扣除该部分收入,光线传媒利润仅为1.03~2.7亿元,较去年同期反倒下滑约26%~71%(2017年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为3.64亿)。

曾是民营影视公司排名第一的华谊兄弟,数据也不好看。华谊2018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预计盈利2.58亿元~2.88亿元,同比下降33%~40%,扣非净利预增128.5%~158.5%;《芳华》在报告期内票房约2.2亿元,《前任3:再见前任》在报告期内票房约16.4亿元。

资料显示,华谊2014年~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4.17亿、5.03亿、3.02亿和4.3亿元。如此,今年上半年不足3亿元的成绩,成为华谊兄弟近五年来的新低。

不过,华谊兄弟在减持游戏公司股票却获得投资收益。以2017年半年报为例,当时华谊以6.47亿元的价格出售了银汉科技25.88%的股权,因而获得了大量的投资收益,加上手中持有英雄互娱的股权收益,整个上半年投资收益高达5.41亿元。

“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不仅仅是影视公司,这是毋容置疑的,但若过度依赖投资收益,业绩出现大起大落的时候,企业发展早晚会饱受诟病。”周凯旋表示。

蛰伏期的影视黑马

一边是民营影视巨头主营业务业绩的下滑,另一边是影视黑马的崛起。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期,暑期档的几匹影视“黑马”的出品方中,多是一些“深根细作”的制片类公司。比如欢喜传媒投资的《后来的我们》等两部影片的票房相加或达50亿,而今年下半年,该公司即将上映的还有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和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我们为此在内容上准备了三年,市场会奖赏用心做作品的人的,好的作品这是影视行业发展的核心。”欢喜传媒董事会主席董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新三板话剧第一股开心麻花在其2017年年报中指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8.2亿,同比增长181.60%,净利润为3.9亿,同比增长441.82%,总资产增99.92%,每股净资产增67.50%。 开心麻花业绩增长则归功于去年国庆档上映的《羞羞的铁拳》,这部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剧场作品的喜剧片拿下了22亿的票房,带来4个多亿的营收,撑起了开心麻花2017年营收的半边天。

不过,与市场几百亿的影视巨鳄相较,这些企业还属于“小公司”。

据了解,欢喜传媒的前身为在香港上市的21控股。2015年5月,21控股宣布董平、徐峥、宁浩等投资者入股。交易完成后,阿里影业前主席董平持股24%成为最大股东,宁浩、徐峥则持股19%成为第二大股东,21控股随之更名为欢喜传媒。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导演。”董平表示,欢喜传媒已经先后签下王家卫、陈可辛、顾长卫、张一白、张艺谋等知名导演,通过配股和给予项目资金获取这些导演作品的投资权与制作权。

尽管欢喜传媒的导演阵容让人羡慕,但财务状况却并不乐观。2015~2017年,欢喜传媒年亏损额分别达到9280万港元、12.54亿港元、9516万港元,累计亏损约14.43亿港元。

本月初,欢喜传媒与 “猫眼”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猫眼将以约9.53亿港元认购欢喜传媒15.00%股份,认购价格为1.95067港元。认购协议完成后,猫眼有权向欢喜传媒提名两名非执行董事及推荐一名财务总监人选。同时,欢喜传媒及猫眼电影将在影视项目的投资、宣发以及围绕欢喜传媒的流媒体平台“欢喜首映”的运营和拓展上展开战略合作。

“明年,我们还会陆续发力。”董平表示。

开心麻花也已从新三板转战A股IPO。“经过这些年的混战,一些具备强势制作能力和眼光的公司已经脱颖而出,资本愿意给予高溢价,对于开心麻花、欢喜传媒这类企业,同样是一次展现实力并因为变得强大的机会。”周凯旋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