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建类信贷投放加快,再次印证基建预期改善

第一财经 2018-08-06 08:42:41

责编:周毅

部分大行、政策性银行加快基建类信贷投放,正是对基建“补短板”政策基调的响应,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和企业新签订单将逐渐企稳回升

据媒体报道,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已在7月份初显,部分大行、政策性银行将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加快基建类、融资平台类贷款的信贷投放。

长期以来,基建投资对于投资和经济增长起着逆周期调节的关键作用。2017年以来,在中央对地方债务强化监管、清理大跃进式PPP项目影响下,基建投资的同比增速在今年上半年降至7.3%的新低。

在中国经济和外需面临下行压力之下,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国常会更是明确“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资金支持方面也要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考虑到从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构成看,国内贷款占比约在15-16%之间,此前,有观点担忧2018下半年基建投资的边际扩张将受到金融周期回落的约束。我们认为,部分大行、政策性银行加快基建类信贷投放,正是对基建“补短板”政策基调的响应,也是此轮基建宽松在货币政策执行层面的信号得到兑现,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和企业新签订单将逐渐企稳回升。当然,不可否认,依靠货币与信用扩张支持大投资大建设的传统模式难以复制,货币与信用相比于历史水平的低速增长意味着在增量有限的情况下,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货币与信用投放效率的重要性上升。

华泰证券认为,基建宽松发生的条件主要是和经济增长挂钩,当观察到GDP增速连续六个季度下滑时,基建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往往成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即衰退阶段容易发生基建宽松;基建宽松的措施,表现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互相配合,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货币环境必不可少;基建宽松之后,往往表现为基建投资和建筑企业订单的跃升,但基建投资增速中枢有所下移;二级市场上,建筑指数在宽松周期均具有30%以上涨幅,持续周期在9个月以上。个股层面,业绩高成长(增速50%以上)和低PB个股(修复至1.2倍以上)均具有较好的机会。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