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出了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的时间表。
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称,2019年建立实时和定期调整相结合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清单代码体系。
国务院同时要求,2018年修订形成并全面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实现清单事项网上公开便捷查询。
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缩减清单事项,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这是今年国务院推动的重点任务,相关政策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负责落实。
所谓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我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而在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政府不再审批。
也就是说,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下,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无论规模大小,均“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享有同等市场准入条件。
负面清单最早是国际上针对外商投资准入的一种管理模式,我国最早在自贸试验区内试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进而将之引入国内经济治理,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也标志着我国市场准入管理从以正面清单为主向以负面清单为主的全面转型,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
5月16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曾表示,待形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征求意见稿后,将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各地区意见,拟于6月底前按程序上报国务院。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要逐步探索建立清单的动态调整机制。
央行行长易纲此前也表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编制完善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依据市场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他同时表示,编制完善要坚持渐进原则,对新技术、新业态留下包容空间,不急于纳入清单管理。
除了上述两项措施外,国务院还要求,由海关总署负责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五年内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一半。
在实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两单衔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减《跨境服务负面清单》。
美国将对几乎所有进入美国的日本进口产品征收15%的基准关税。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等全球化逆风甚嚣尘上的国际环境中,跨国公司依然加码中国投资,凸显了中国市场的独特魅力与非凡吸引力。
意见稿提出,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不得违规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在新兴产业领域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上
国家发改委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