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致死占比高达85%,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第一财经APP 2018-08-15 17:30:16

作者:马晓华    责编:刘展超

2012年,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疾病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对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8月15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以“创新铸就健康基业”为主题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研究报告》,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下称“慢性病”)威胁上升,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待技术创新加以应对。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 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显示,2012年,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相关的不良行为与环境等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流行水平高、 防控难度大, 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逐渐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公共卫生领域创新的政策文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李志新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要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 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 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 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 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 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 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

但是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李志新介绍,与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高流行水平相反, 我国慢性病相关的早发现、 早诊断与早治疗水平较低。例如,2012 年,成年人的高血压知晓率为46.5%,高血压治疗率为41.1%, 高血压控制率为13.8%, 高血压治疗控制率仅为 33.6%。我国 40岁以上居民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35%,只有6.5%患者曾经做过肺功能检查。

在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下,我国的诊疗模式已经开始由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和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大健康”方向做出转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肖庆文表示,国际经验证明,慢性病防控的成功策略就在于强调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针对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在全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中开展主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成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台。

“ 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慢性病防控的需要。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任重而道远。”肖庆文认为。

目前,困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是技术、服务、推广和评估四个方面。

“技术上,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不足,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报告课题组调查显示,59.5%的医生认为病人更倾向于购买(使用)进口创新药物或技术,国产技术和药品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服务上,我国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患者接受和依从程度较低,新兴服务模式发展面临制约。根据国家提出的2030年每万人有5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全国应有约70万名全科医生。但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5.3万人,全科医生缺口近45万。”李志新表示。

此外,在推广上,创新医药推广力度有限,医务人员作用尚未有效发挥,人群偏好具有较大差异,推广内容质量难以保证。课题组调查显示,59.1%的医生认为“推广不足,大众知晓了解不足”是当前创新医药存在的主要不足之一。

在卫生技术评估上,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评估方法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我国卫生技术评估起步较晚,评估的立场和标准不同,评估的结果也会有差异,评估结果就会具有争议性。

“此外,不合理创新导致资源浪费,公共卫生费用支出负担沉重,政府卫生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1年的15.5%提升到2017年的30.1%,创新成果评估亟待加强。”李志新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