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南京经济增速领跑江苏:首位度不断提升

第一财经 2018-08-18 15:12:24

作者:林小昭    责编:汪时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京的首位度也在不断提升,省会的中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17年,南京GDP占江苏全省比重达13%,比201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作为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省会,南京近几年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中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南京经济增速全省领跑

南京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1.08亿元,可比增长8.0%,上半年,全市GDP和服务业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1.0个和1.8个百分点,增幅在省内十三个设区市中双双居于首位。

数据显示,上半年,江苏其他设区市GDP增长速度依次是无锡市7.5%、南通市7.4%、泰州市7.3%、常州市7.2%、苏州市6.9%、宿迁市6.6%、扬州市6.4%、淮安市6.3%、盐城市5.7%、连云港市4.8%、徐州市4.7%和镇江市3.5%。

从产业结构上看,上半年,南京市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9:37.7:60.4,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创历史新高,突破60%,达60.4%,比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南京市服务业占比水平在省内设区市中高居首位;高于苏南地区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在改革开放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多年来苏州和无锡GDP分列江苏一、二位,身为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加上南京更靠近安徽的地理位置,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南京的首位度和省会引领作用不够突出。数据显示,2006年,南京GDP只相当于无锡的82.6%。

不过,近年来南京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好于全省、快于苏南,南京与无锡、苏州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并在2014年首度超越了无锡,上升至江苏省第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的GDP已相当于无锡的112%。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树华此前对第一财经分析,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在江苏省内的首位度一直比较低,目前南京正在努力提高首位度,增加经济体量。因为只有体量增加了,才能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城市的辐射能力。

他分析,像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的科教文化资源雄厚,各种高端生产要素在省会城市的聚集度比较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一些高端要素资源必须要配套,在这个过程中,省会城市比非省会城市往往更有优势。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日前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都位居全省第一,这“两个第一”,是南京发力提升产业首位度、坚持不懈迈向中高端、探索转型升级新模式的阶段性成果。

在创新驱动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科创型企业1.3万家,同比增长31%;新增境内上市企业6家,与深圳、上海并列全国第一。“宁聚计划”半年吸纳新就业参保大学生16.6万人,增长50%。

张敬华表示,虽然城市服务业占比已超60%,这一比例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但南京在实体经济、工业规模上还要奋力赶超。追赶路径,是“移大树”“孵幼苗”“老树发新芽”三棵树并举。南京软件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已形成产业集群,各环节有龙头企业,关键点有核心技术,将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地标。

首位度不断提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京的首位度也在不断提升,省会的中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17年,南京GDP占江苏全省比重达13%,比201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未来,南京的首位度将继续上升。张敬华表示,南京要敢于对标国内一流、全球先进,千方百计谋首位,矢志不渝争首位,一心一意干首位。要进一步增强省会意识、强化省会担当,跳出南京看南京,着眼全局看南京,解放思想再深入,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提高发展能级、发挥更大作用。

他介绍,南京所追求的首位度提升,应当具备五大指向,即创新首位度、产业首位度、功能首位度、生态首位度和开放首位度。

通过发挥南京的创新策源、资源配置、交通枢纽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全力提升省会城市的枢纽、集聚、辐射、引领、服务功能,是未来南京将着重发力的方向。这里面,交通基础设施的打造十分关键。未来将通过构建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放射状交通网络,推动以南京为中心的全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省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相比苏州、无锡,南京最大的区别是服务业的生产要素十分发达,包括科教资源以及一些区域性总部、金融资源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扩大内需还是创新驱动,南京的优势都是十分明显的。

在科教资源方面,南京211、985大学云集,而且在去年9月份公布的全国双一流名单中,南京仅次于“教育第一城”的北京(29所)和国际大都市上海(13所),以12所排名全国第三,在校大学生超过了70万人。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对第一财经分析,一个城市的创新活力取决于当地的市场机制、社会文化、创新资源和政府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南京的高教实力仅次于京沪位列第三。大学同创新有关联,但大学仅仅是创新的源泉和种子,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创新。除了创新的种子,更需要关注创新的土壤、市场环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