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独家专访央行国际司司长朱隽:中非金融合作重点在创新投融资模式

第一财经 2018-09-05 22:43:54

作者:王琳    责编:任绍敏

非洲具有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现实基础与需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通过提高获取和使用人民币的便捷性,不断扩大人民币在非洲地区的使用。

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宣布,愿同非洲人民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强调中非友好合作前景广阔,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大有可为。

中非金融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为此,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就中非金融合作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详解了未来中非金融合作的重点与创新、人民币国际化在非洲的前景以及国际舆论普遍关心的非洲债务问题等。

朱隽表示,未来中非金融合作的重点是创新投融资模式,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大力发展股权投资,推动政府与市场力量合作,并加强与发达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及国际金融中心在非洲的三方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

对于非洲债务问题,朱隽认为,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要看到债务上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朱隽表示,中方非常重视非洲债务问题,未来愿与非洲各界一道,在推动非洲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探索以合理有序的方式解决非洲债务问题,确保非洲债务的可持续性。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在非洲的落地,朱隽告诉第一财经,非洲具有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现实基础与需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通过提高获取和使用人民币的便捷性,不断扩大人民币在非洲地区的使用。”

中非金融合作进展顺利

第一财经:金融合作是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亮点之一。你能否介绍一下中非金融合作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

朱隽:近年来,中非金融合作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不断深化发展,在四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更加完善。过去三年,中资商业银行在非洲新成立三家机构,包括2015年农业银行与刚果(布)合资成立的中刚非洲银行、建设银行在开普敦成立的二级分行和2017年中国银行在安哥拉成立的罗安达分行。整体看,中国银行在非洲共设立了7家机构,建设银行共设立了2家分行,工商银行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还在南非设立了非洲代表处。中资商业银行在非洲的网络化布局越来越完善,诸如贷款、贸易融资、保函等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化,为当地更多居民和企业进一步提供了金融便利。

二是投融资合作不断拓展,为非洲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开发性金融机构一直是中国支持非洲发展的主力。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覆盖非洲42个国家近500个项目,贷款余额达355亿美元。进出口银行为非洲48个国家600多个项目提供贷款,余额达到3816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还专门设立了面向非洲中小企业的专项贷款,目前已向32个非洲国家累计发放贷款20亿美元,有效地解决了非洲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在不增加非洲债务负担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股权投资撬动更多资源支持非洲建设。目前,中国首只对非股权投资基金——中非发展基金已完成50亿美元增资,基金已累计对非洲36国的92个项目承诺投资46亿美元,带动中资企业对非投资近230亿美元。上届中非论坛期间宣布成立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现已向11个项目累计出资12.2亿美元,覆盖非洲十多个国家,成功帮助深圳传音在非洲站稳脚跟,传音产品深受当地人民欢迎,成为股权投资支持非洲发展的样板。

三是加强与非洲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合作,彰显和放大国际合作效应。中国不断深化与非洲开发银行(非行)、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东南非行)和西非开发银行(西非行)等区域和次区域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人民银行2014年与非行联合设立的非洲共同增长基金已跟投12个主权贷款项目,承诺出资4.6亿美元,覆盖赞比亚、坦桑尼亚和突尼斯等八个国家,改进了非洲基础设施,促进了当地民生。中资金融机构也通过授信、联合融资、代理银行间市场交易、经验交流等方式与三家开发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其中,中国银行已为非行核定5亿美元授信额度,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总计向东南非行提供了近6亿美元贷款,国家开发银行还多次参与西非行授信项目,这些资金有力地提升了三家开发机构的贷款能力,促进了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项目建设。此外,工商银行还代理非行在中国银行间市场积极开展交易。丝路基金和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积极寻求与东南非行开展项目合作,并在探讨入股的可行性。

四是积极开展技术援助(技援)合作,促进非洲地区的能力建设。中国与非行、西非行分别建立了双边技术合作基金,运作良好,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优势项目和技术经验在非洲的传播,支持了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今年4月,中国与基金组织成立联合能力建设中心,旨在借助基金组织在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结合中国的转型经验,增进政策交流,促进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能力建设,推动相关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增长。

金融合作是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亮点之一

扩大人民币在非洲的使用

第一财经:你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人民币业务在非洲的发展情况?下一步,非洲将在人民币国际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朱隽:目前,人民币业务在非洲的发展势头良好。

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今年上半年中非共办理人民币跨境业务收付金额381.12亿元,同比增长112.8%,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多个项目。

在货币合作方面,人民银行已与南非、摩洛哥、埃及和尼日利亚四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金额总计73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还实现了与南非兰特等货币的直接交易,便利了中非企业的贸易与投资。

人民币清算方面,人民银行已在南非和赞比亚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清算业务增长迅速。2017年,中国与南非办理人民币跨境业务收付金额约79.47亿元,同比增长25.2%;与赞比亚办理人民币跨境业务收付金额约11.66亿元,同比增长6%。同时,非洲地区的商业银行还积极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有来自16个非洲国家的28家银行成为CIPS间接参与方,有利于非洲地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

此外,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2017年,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成功发行15亿元人民币的“彩虹债”,这是非洲首只离岸人民币债券,受到国际投资者追捧,认购倍数达到2.13倍。

自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后,人民币开始发挥储备货币功能。目前,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加纳、安哥拉等国央行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非行和非洲开发基金及毛里求斯、南非、尼日利亚、纳米比亚、莫桑比克五国央行已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非行和非洲开发基金还准备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投资。

展望未来,中非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人民币业务在非洲增长空间大、发展前景广。一方面,非洲具有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现实基础。非洲大陆均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发展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对中国的成套设备、项目承建等产品和服务存在较大需求。中国企业承接非洲工程项目,也会带动对国内设备的采购需求。这些需求为使用人民币开展中非贸易与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化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非洲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将进一步提高,非洲企业从节省汇兑成本、降低汇率风险和商业风险的角度出发,主观上更乐于接受、使用和持有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的过程,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通过提高获取和使用人民币的便捷性,不断扩大人民币在非洲地区的使用。

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发展股权类投资

第一财经:在今年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你认为,在推动中非金融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方面,下一步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朱隽:下一步,中非双方将着力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动员各方资源参与非洲建设。

一是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长期以来,非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开发性融资支持。近年来,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开发性金融道路,在没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实现了一定回报和财务的可持续性。这种开发性金融具有多重优势,既可连接政府与市场、整合各方资源,又可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信用支持,还能对商业性资金起引领示范作用。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在非洲投融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未来应继续利用开发性金融优势,积极推动非洲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股权类投资。股权投资在运作方面具有多重优势。股权投资具有高效的决策机制,在遇到重大投资项目时,可以主动快速做出决策,把握市场机遇,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现经营的可持续性和盈利性。股权投资还可与国际开发机构、境内外金融机构等灵活开展联合融资,既扩展了融资来源,又可以更好地降低融资风险。以前我国开展的融资多以贷款为主,股权投资能与之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此外,股权投资还能发挥中长期投资对项目的支持作用,为一些建设和运营期限较长、私人资本进入较少的项目提供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是推动政府与市场力量合作。非洲国家融资需求巨大,不能单靠政府资金,而是要广泛动员市场力量,调动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金融机构、企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从全球范围来看,市场整体并不缺乏资金,但由于一些投融资项目周期长、回报慢、盈利前景不清晰,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较低。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供相应便利,消除资金供需双方面临的制度约束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必要时以公共资金撬动私人部门和国际机构资金进入。

四是加强与发达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及国际金融中心在非洲的三方合作。发达国家在项目建设方面经验丰富,同时具备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国际金融机构不仅拥有专业知识、优秀的人才储备和雄厚的资金基础,而且对当地市场有着深入的了解,加上其良好的口碑与声誉,与其合作有助于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市场资金;国际金融中心汇集资金的能力强,在开发金融产品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国与发达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及国际金融中心在非洲开展三方合作,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对非洲国家的投融资支持。

实际上,中国在开展三方合作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前面提到的人民银行与非行的非洲共同增长基金为非洲改善基础设施、改进人民福祉和挖掘增长潜力提供了重要支持。2017年德国任G20主席国期间,G20各国一致同意加强与非洲各国的合作,实施“加强与非洲合作”计划。下一步,中国应与发达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中心进一步深化在非洲地区的三方合作,更好地满足非洲的经济发展需要。

应客观理性看待非洲债务问题

第一财经:不少国际媒体和一些学者一直担心非洲的债务问题,最近一些报道认为,中非合作,特别是中国对非洲一些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重了非洲的债务负担,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你怎么看非洲的债务问题?

中国在肯尼亚修建的蒙内铁路促进了非洲地区的互联互通

朱隽: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非洲债务问题。非洲国家当前正处于经济增长与转型的关键时刻,国内面临减贫、城镇化、工业化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发展需求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债务水平上升。这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债务上升是否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民生的改善、卫生条件的改进以及贫困率的降低等一系列有助于促进非洲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改进。如是,这种债务的上升是会随着经济发展与增长逐步得到解决的。

另一方面,最近非洲国家债务水平的上升也受到外部因素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实行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在此背景下,非洲国家借入了大量债务,债务水平有所上升。近两年随着美联储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元走强,全球金融环境收紧,新兴市场普遍承压,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非洲国家的偿债负担。同时,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部分国家依赖大宗商品出口,而最近几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非洲国家出口收入减少,经济和财政形势恶化,也是非洲国家债务风险上升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建设,支持非洲发展。根据非行数据,在非行年度项目招标中,中国企业2016年中标31个项目,中标金额6.3亿美元,占比25%;2017年中标29个项目,中标金额6.37亿美元,占比26.6%。中国企业在非行项目采购中长期稳居第一。但中国并没有给非洲造成债务问题,相反中国是在帮助非洲打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投资修建的亚吉铁路,为非洲带来了巨大商机。中国在肯尼亚修建的蒙内铁路有力地促进了非洲地区的互联互通,提升了非洲经济的增长潜力。塞内加尔、卢旺达、吉布提等国之所以近年来取得非常好的发展成绩,也是因为这些国家比较充分地利用了中国的投资。

作为非洲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方非常重视非洲债务问题。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北京峰会上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偿还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彰显了我们对非洲人民的支持。未来,我们愿与非洲各界一道,在推动非洲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探索以合理有序的方式解决非洲债务问题,确保非洲债务的可持续性。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