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娃哈哈”缔造者宗庆后在1991:小鱼吃大鱼 扩大产能 娃哈哈走上扩张之路丨40年40人

第一财经 2018-09-07 10:13:25

责编:张煜可

“娃哈哈”缔造者宗庆后在1991:小鱼吃大鱼 扩大产能 娃哈哈走上扩张之路丨40年40人

伴随着娃哈哈始创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风靡全国,从1988年到1991年的四年时间里,娃哈哈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4亿元, 净利润达7000多万。但尽管如此,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却还只是仅拥有140多名员工、6万平方米厂房的“小鱼”,已经完成初步原始积累的宗庆后,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其实也正在被许多人所关注着。

规模困境,为他人作嫁衣?

1990年,娃哈哈146名职工完结年产值1个亿,创利2224万元,在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名列第85位,每天催货的电话、电报和信函不断,但因为企业规模有限,产能总是跟不上需求。

儿童口服液是个全新的市场,娃哈哈打开了市场,跟随者必定蜂拥而至,如果娃哈哈不迅速提高产量占领市场,一旦后续跟随者率先将市场瓜分,那宗庆后和娃哈哈之前的努力,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然而,作为一个规模这么小的集体所有制的校办工厂,在当时的社会被看作极不稳定的企业,“说不定两年过后又倒闭掉了“、”“暴发户”的小作坊。

“批地造厂很困难,我们感觉要尽快把产量弄上去形成规模的环境,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宗庆后为此心急如焚。

小厂兼并大厂,小鱼实力吃大鱼

就在此刻,有着光辉前史的国有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在转型的过程中,因为管理体制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陷入了运营困难的泥沼,甚至已经到了只能靠借款发工资的程度。1991年初,当时杭州罐头食品厂的负债已经超过6700万元,库存积压产品价值高达1700万元。

经过实地调查和重复证明,杭州市委、市政府主张,由娃哈哈有偿吞并杭罐厂。

一个百人的校办小厂,竟然要去吞并有2000多职工的杭州罐头食品厂这样的国营大厂。一时间质疑声四起:小鱼该不该吃大鱼?以小吃大会不会“两鱼俱亡”?

不仅是杭罐厂的职工激烈反对,在娃哈哈内部,也有很多的反对声音,娃哈哈的效益很好,职工待遇和工资也高,杭罐厂负债累累,职工们担心吞并罐头厂会让自己的福利削减,更会拖垮娃哈哈。更有甚者,“集体小厂吞并国营大厂是分裂国有经济,相当于搞资本主义复辟”的说法,当时在社会上流传。

顶着重重压力,1991年8月31日,宗庆后在杭罐厂全厂班组长会议上与他们展开了直接对话,分析了杭罐厂经营的现实,并介绍了娃哈哈目前良好的经营状况,阐述了未来的规划和人员的安置。正是因为有这了段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坦诚对话,宗庆后最终赢得了杭罐厂职工们的信任。

随着杭州罐头食品厂的顺利兼并,宗庆后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娃哈哈”的事业,自此走上正轨。

宗庆后将此事视为娃哈哈发展的重要一步。他说,“有人以为咱们是收了个大包袱,但对咱们企业开展来说,吞并是构成规模经济的要害一步。要是没有罐头厂这批职工,娃哈哈也开展不到今日”。

亏损大厂百日之间扭亏为盈

在兼并了杭州罐头食品厂之后,宗庆后不仅加开娃哈哈口服液的生产线,同时他敏锐的感觉到保健食品生命周期的短暂性,难以持续发展。宗庆后决定再次果断将娃哈哈战略转型为食品饮料生产制造商。

为了充分释放产能,娃哈哈人和老杭州罐头厂员工用了28天拉起了一条生产线,成功开发了一款新产品——娃哈哈果奶,同时还推出了娃哈哈八宝粥。

娃哈哈果奶一经投放市场,就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成为了娃哈哈集团的拳头产品。“妈妈我要喝 娃哈哈果奶”成了另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

三个月后,杭州罐头厂扭亏为盈,偿还了银行贷款。百日之内,杭州罐头厂由一个严重亏损企业变成了一个盈利企业,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同年,娃哈哈年产值首次突破了2亿元大关,达到了2.17亿元。第二年,杭罐厂销售收入、利税增长了1倍多。

此后,宗庆后年年推陈出新,相继研发出纯净水、非常可乐、营养快线等新产品。

经此一役,为娃哈哈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宗庆后尝到了并购的“乐趣”。之后,并购几乎成为娃哈哈异地扩张的主流手段:到2002年底,娃哈哈已在浙江以外的22个省市建立了30个生产基地,2002年,娃哈哈共生产饮料323万吨,占全国饮料产量的16%。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