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全球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下半年以来,在持续推进平稳去杠杆的基础上,更为宽松和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基建投资,此前政府已经宣布减税降费的措施,同时调高地方政府发债的额度。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轮特殊的信贷周期?下一步货币、财政政策应如何配合以平滑周期?基建和地产调控的走向如何?资本市场又存在哪些结构性机遇?
本期《首席对策》针对上述热点问题独家专访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陆挺表示,这轮经济下行的触底仍需一定时间,“2018年是经济增速下行的一年,因为我们很多信贷增速的提速是在2015年,恰好是三年前,是一个信贷周期,那时候借的钱现在就要还了,所以今年的信贷增长即使没有去杠杆,也会比前两年低。去杠杆后,增速更低了,这不大可能只花一两个月就马上反转过来,尤其是考虑到2015年到2018年初,整个这一轮的信贷增速积累了一批新债务,所以要再增加新的债务,难度是比较大的。”
至于究竟应该以什么政策来提升经济增速、提振市场信心,陆挺认为最应该做的是“真正的减税”。他强调,如果以投资基建的方式来提升经济增速,需要注意投资的有效性,“有些基建项目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可以适当的压缩。”
陆挺同时建议,由于人口不断流入一、二线城市,应该给一些强二线城市更多政策支持,并适度扩大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应该有十几个城市,每个城市达到两三千万人这样的规模,对中国13亿人口来讲,这是一个更合理的布局。这样就会有很大的空间去发展基建和地产。”
他也预计,此次扩大基建投资不太可能造成通胀大幅上升。“如果大规模基建的同时,辅之以大规模的信贷投放,的确可能会对通胀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可能会对上游的大宗商品价格有一定影响,但是实际上,现在我们扩大基建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乘数效应,通胀的压力可能没有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一边是减税、扩基建,另一边难免会造成财政负担,对此,陆挺提出了第三个建议——“如果有‘窟窿',通过中央财政,通过增加国债发行来解决,效果是最好的,因为中央财政发行债务的成本最低(例如远低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海外发债的成本等)。”
除了上述“三管齐下”的中长期建议,陆挺还展望了近在眼前的美联储加息及中国货币政策。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2点,美联储将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目前接近100%,各界对于中国此次是否应该跟随加息5bp有诸多讨论。陆挺认为,此次“不跟随”的概率较大,且央行很可能在9月或10月降准一次,为大量地方政府债的发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尽管眼下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但陆挺认为A股并非没有机会。“目前,股市估值较低,随着一些政策的出台,经济可能在一定时候见底,股市中真正能够符合中国未来发展潮流、能够跟随中国经济未来结构变化、能够从中得到快速增长的那些行业、板块和企业,相信还有不少的机会。”他称。
陆挺于2018年加入野村证券,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他目前带领中国经济研究团队对中国的经济走势进行预测,并致力于研究影响中国发展的宏观经济专题。
加入野村证券前,陆挺任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研究主管、机构销售和交易主管等职。之前,陆挺任职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陆挺获得了众多行业荣誉,包括2013年被《亚洲货币》评选为最佳经济学家,在2013至2015年《机构投资者》全亚洲经济学家评选中蝉联第一名,并于2017年带领他创建的华泰证券研究和销售团队在该杂志评选中取得中资券商有史以来的最高排名。
陆挺在北京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并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还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以下为广告权益:
感谢易方达基金对《首席对策》的赞助播出
黄金ETF-全球主流的黄金投资方式
易方达黄金ETF159934
各大券商有售
易方达黄金ETF联接A000307
各大银行及易方达官网有售
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摄像:杨立培 姜一鹤
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将适时推出增量政策。
短期货币端或以预期管理为主,保留政策余量应对关税等未来潜在的冲击。
多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政府加大举债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使得一季度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稳投资稳经济。
“基建一哥”中国建筑公布了2024年业绩单。
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