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时,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往往会以“一线从业者”的角色,通过腾讯公司业务案例分享自己对行业的思考。
在9月17日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化腾分别从腾讯在美国西雅图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的连接目标和腾讯安全团队对黑产的监控上,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思考。
马化腾认为,人工智能是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求工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时代;人工智能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跨国、跨学科
马化腾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是一场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求工程,不能拒绝人工智能领域的“奥林匹克”,更不能闭门造车。
马化腾称,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与科技产业,一直以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如此,即便有竞争,也像一场“奥林匹克”竞赛,通过“你追我赶”的互相激励、协同创新,共同把人类的认知极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强”,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
马化腾称,全球人工智能正在形成新的产业链,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从软件、硬件到服务,需要全球协作才能实现最优化的配置。美国强大的先进技术和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天然互补的。去年,腾讯在美国西雅图建立了首个海外人工智能实验室;谷歌等美国科技企业也在上海、深圳设立了新的分支。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化趋势,可以说是势不可挡。
相似的观点,马化腾在重庆智博会上也分享过。彼时马化腾称,过去二十年是全球互联网与科技行业发展的黄金期,中国互联网行业获得了高速发展,移动网民数量和比例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但从产业角度看,我们基础研究仍然薄弱,现在是政企学研一起努力改变现状的时候了。我们不应该放弃在科技场上踢出“世界波”的梦想。
“大社交”时代
马化腾同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时代。腾讯多年来一直专注做连接,希望连接人和人、人和物以及人和服务。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到10亿,成为中国首个用户突破10亿级的互联网产品。连接人与人的极限就是几十亿个节点,但是,如果连接人和物,人与服务,那么这个规模将会增长到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的量级。而人与物,人与服务连接的关键就在于人工智能。可以说,未来整个人类的“朋友圈”的规模将会从几十亿,扩大为几百亿,甚至几千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社交”时代。
今年腾讯提出的一个目标是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为此腾讯需要做好“连接器”、“数字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人工智能是我们“数字工具箱”里的制胜法宝,它与大数据、云计算共同构成了新型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的挑战
马化腾同时表达了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担忧。马化腾称,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今天,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能够释放过去所有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必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
“比如我了解到,国内一些黑产已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病毒的分发更加隐蔽,甚至让网络诈骗更为精准,这就迫使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安全防护模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目前腾讯安全团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对最新黑产活动的动态监控和精准打击。”马化腾称。
在演讲最后,马化腾提出了四个问题,即未来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和“可靠”。第一个“可知”,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否能够变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释?第二个“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类个人或整体的利益?人工智能所做的决定,是否最终仍然需要由具体的人来承担责任?第三个“可用”,人工智能是否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共享技术红利,避免出现技术鸿沟?第四“可靠”,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足够快地修复自身漏洞,真正实现安全、稳定与可靠呢?
谷歌将在实验室外测试AI搜索模式;消息称微软Azure平台将托管马斯克的Grok AI模型;多邻国推出148门AI生成的新语言课程。
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板块加码研发投入。
①全球首个“AI+甲骨文”创新赛事在豫启动;②上海交大推出AI三大基金和“AI十条”;③天工Ultra研发企业:即将量产人形机器人,未来价格和小轿车差不多。
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已率先接入MCP,拓展AI应用边界;阿里通义万相开源首尾帧生视频模型。
腾讯推出“青云计划”招聘专项,将大模型作为投入力度最大的关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