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4日,德国政府一位发言人确认,德国政府的确在衡量究竟应当对在德国境内修建一个新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终端给予多大的资金支持。
据外媒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和在场的部长一同做出了这项决定,计划耗资5亿欧元,在德国北部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终端,此前德国境内还没有可以接收液化天然气的终端设备。
默克尔并表示,这并不是在向美国“妥协”,而是一项存在长期回报的“战略”决策。不过她也承认,联邦政府必须长期支持这一项目,因为终端在最初几年能否盈利不在考虑范围。联邦政府可能会通过贷款、补贴或信用担保等形式来筹集项目所需的资金,且政府要做好在10年内不能收回成本的准备。
前述德国政府发言人亦强调,这一决定是基于德国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是迫于美国压力。
不过在消息爆出后,德国媒体普遍认为,默克尔此举的意图十分明显,意在“安抚”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期减少其对建设中的北溪二号线天然气管道的阻扰。
美多次施压要求德国放弃北溪二号线
北溪二号线全长1200公里,已于今年5月动工,是一条经波罗的海海底直通德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建成后将使俄罗斯对德国的输气容量加倍。2017年德国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额为530亿立方米,占该国天然气消耗总量的40%。
今年4月,特朗普曾向默克尔施压,要求德国放弃修建北溪二号线,不过默克尔当时并没有妥协。此后特朗普多次公开炮轰该项目,指责德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项目损害了盟国的利益,是在给俄罗斯输送资金,并认为该项目会增加欧盟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然在今年7月欧盟同意进口更多美国天然气后,德方的态度也开始松动。
此外,不仅是特朗普,欧盟内部对于北溪二号线其实也有不同意见。波兰总统杜达(Andrzej Sebastian Duda)23日在与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的会晤上表示,”不应实施北溪二号线项目,如此会破坏能源平衡,对中欧、东欧国家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并将加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主导地位。“
需要看到的是,德国目前约有60%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放弃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德国联邦议员施伦德(Robby Schlund)指出:“俄罗斯是一个有价值且稳定的合作伙伴。”
LNG价格过高、用途有限
此前,美国能源部副部长布鲁耶特(Dan Brouillett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美国企业最迟将在四年内开始向德国供应液化天然气,但布鲁耶特可能要失望了。根据德媒的预测,LNG运输终端最快也需要5年时间才能建好,而且考虑到价格、用途等多方面因素,初期的实际进口量料将十分有限。
在7月底欧盟与美国达成的初步贸易协议中,提及欧盟将从美国进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气,但实际上欧盟建有LNG运输终端的国家并不多,主要在西班牙(7个)、英国(6个)、法国(4个)和意大利(3个),另外荷兰、希腊、葡萄牙、比利时、波兰和立陶宛各1个,其他十多十几个国家都没有。
据德媒报道,德国的LNG运输终端可能建在基尔运河的出海口布伦斯比特尔(Brunsbüttel)和波罗的海沿岸的罗斯托克(Rostock)。在罗斯托克的终端建设项目将于俄罗斯能源巨头Nowatek合作,预计首批终端站点建设完成后,可以满足德国天然气每年15%的需求量。
尽管默克尔同意投资建设LNG运输终端无疑是在向美国示好,但实际上这些终端并非只能用来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例如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也都是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大国,俄罗斯也是出口国之一。
此外,由于来自美国的天然气在德国市场并没有价格优势,与通过管道进口的俄罗斯天然气相比,至少贵20%,德国将来会进口多少来自美国的天然气还是未知数。并且,液化天然气在德国的用途并不广泛,主要用作船舶和卡车的发动机燃料。
今年年初的内外政治环境重大变动加剧了这一局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的调整,给德国经济带来压力。
《经济学的未来》记录了2009年德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探讨了秩序自由主义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中德经济学研究的互鉴。
特朗普称美国随时都可能决定对俄罗斯的石油征收25%的关税。
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及其内阁成员被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正式解职。
绿党联合领袖布兰特纳发言称,这是默茨的“阿登纳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