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化工行业各企业三季报频频报喜。
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其中,方大化工三季报显示,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增长188%。上海华谊集团2018三季报净利润15.97亿 同比增长315.41%。
而规模相对偏小的化工企业也进入平稳增长期。同德化工(002360.SZ)发布2018年三季报,该公司2018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27.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73.62%。兰花科创(600123.SH)发布的三季报也显示,该公司1~9月实现营业收入63.15亿元,同比增长6.49%,实现净利润9.88亿元,同比增长33.22%。
2018年第三季度,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达到156亿欧元,主要由于所有业务领域的销售价格提高。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化学制品行业已披露三季报个股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1.48%,化学制品行业已披露三季报个股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27.84%。
正是因为看重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和增长潜力。一众化工巨头均摩拳擦掌,准备扩大在华投资。第一财经记者10月29日从巴斯夫方面获悉,中石化与巴斯夫欧在北京签署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中国上下游化学品生产的合作。双方将建造一套新的蒸汽裂解装置,进一步扩展双方各持一半股份的合资企业—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扬巴公司),初步可行性研究预计在2018年底完成。另外,双方还将共同探讨中国快速增长的电池材料市场的新业务机会。
稍早前,巴斯夫准备在广东选址,投资100亿美元建造新的项目。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阿克苏诺贝尔等公司也都表达了进一步扩大投资的意愿。
化工行业的良好业绩表现不仅得到外资巨头的持续青睐,也正在公开市场得以体现。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申万一级行业发现,QFII重仓的44家公司主要集中于化工(10只)、电子(4只)、医药生物(3只)、建筑材料(3只)、建筑装饰(3只)这5个行业中,其他行业均不到3家公司榜上有名。由此来看,QFII偏爱化工股。
分析人士表示,QFII偏爱化工股主要是基于化工品价格预期转好,下游真实需求趋于稳定,供给收缩逻辑兑现并且各子行业集中度呈现提升态势。“目前化工行业景气度还是较高,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产品价格持续上行等因素刺激下,化工股后续业绩有可能延续目前的可喜态势。”该分析人士补充道。
事实上,在去产能和环保共振的刺激下,多数化工品种价格从2017年开始普遍走高,相关企业利润也大为改善。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2%。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增长25%,增速远高于平均值。
广发证券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基础化工行业多数周期类化工品相继开启景气复苏进程,在供给相对刚性的情况下,景气持续性将较长。
不过,化工行业是污染重灾区。生态环境部网站近日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左右。因此,广发证券认为,环保高压会加速行业产能出清和投资机会的到来。
巴斯夫高层建议,通过质量平衡法逐步实现废弃材料循环利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政府严格监管影响关键。
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能将绿色转型和市场需求整合起来的企业。
巴斯夫正在持续加码中国汽车领域业务布局。4月14日,公司宣布Cellasto业务在上海投资约5亿元建设第二套装置,以撬动在中国汽车领域业务的加速增长。
此次扩产旨在把握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
2024年前三季度,阿斯利康中国区实现收入50.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