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振兴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十分重要。作为东北大区的中心城市,沈阳正在努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沈阳召开。此次省委全会正式提出了“积极推动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表述。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会议提出,要“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大连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临港产业集群,积极推动辽西北地区与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产业协作,扎实推进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辽宁经济新的增长极”。
沈阳积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也有望填补东北地区国家中心城市的空白。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2010年,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
进入2016年后,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加快。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今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正式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至此,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座城市被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西安之后,还有哪些城市入围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中,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固然重要,但该城市在整个国土空间中的布局和作用更为关键。在目前几个大区中,除了东北以外,均已有国家中心城市。唯独东北目前尚无国家中心城市,因此东北布局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很大。
在东北振兴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从目前经济实力来看,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还有所欠缺。但从历史地位和区域布局来看,作为东北大区的中心城市,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合适的。“可以以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把沈阳作为东北振兴的重要动力。”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在辽宁省沈阳、抚顺市加快建设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下称“示范区”),事关辽宁振兴发展,对于探索东北振兴新路径也具有重要意义。到 2035年,示范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国内一流水平的投 资营商环境和创新驱动发展环境基本形成。形成对辽宁乃至东北强有力的辐射和带 动作用,成为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根据《方案》,示范区将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一流城市(地区), 引入国际规则、惯例和管理标准,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 营商环境,提高各类主体对示范区营商环境的满意度。
胡刚分析,对沈阳来说,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除了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增强自身的辐射带动能力外,在城市的整体营商环境、文化、管理等各个方面要与国际接轨,接轨之后,国际化的资本、管理、人才才等要素能集聚到这个城市。
“有的省会城市虽然也是大城市,但是他的地方性比较强,是区域中心城市,地方性的做法、思想、营商环境比较适应当地环境,但没有加入到整个国际化的大循环。”胡刚说,未来沈阳的营商环境要逐步与国际接轨,要从区域性的中心转变为国际化的城市,要打开原来封闭的、保守的环境。“原来地方性的一套做法、思路都必须改变,这样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人才、资金才愿意进来。”
“质量增信”成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质量强链中的关键策略,将质量提升与企业信誉建设紧密结合。
此次突破,改变了伦敦、巴黎、新加坡等传统仲裁地长期主导国际商事仲裁的局面,将极大提升全球对深圳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认可,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外企业到深圳投资。
拥有雄厚产业基础的东北三省全面振兴,对中国来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推动东北三省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更具有深远意义。近日,第一财经跟随市场监管总局对东北三省“质量强链”行动进行了调研,“质量强链”到底是如何展开?又如何在产业振兴中发挥作用?
着力破解涉企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杜绝运动式检查、变相检查、任性检查。
行动方案围绕优化提升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5个环境”,推出15个方面工作举措,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