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中国经济论坛图文频道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尚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财政逻辑 | 中国经济论坛

第一财经 2018-11-08 14:40:45

作者:杨恺宁    责编:杨恺宁

刘尚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财政逻辑 | 中国经济论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中聊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财政逻辑。他指出:现代性财政与国家治理体制相适应,在利益包容和风险防范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同时,现代性财政有助于夯实国家治理基础,并可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完整视频请收看《中国经济论坛》。

编导:臧哲 周宝平

(以下内容为刘尚希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程、展望及对东亚区域的影响高层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40年来 中国经历了建设型财政、公共性财政到现代性财政的转变

从财政的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从4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财政经历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建设型财政,第二种类型是公共性财政,第三种类型是现代性财政,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财政,都是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不同时期的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相适应的。

建设型财政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

从建设型财政来看,它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它的主要的作用就是筹措资金、推动工业化,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而进入80年代初期以后,准确地讲,是在70年代末,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这种建设性财政就开始进行调整,主要是让利、放权,通过利益的激励,调动大家生产的积极性。所以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国的经济能得以快速的发展,很快的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公共性财政与市场体制相适应 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开辟道路

到了90年代,我们开始转向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时候的财政也变成了公共性的财政,公共性的财政是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它的任务是推进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时候也开始在打破城乡分制的状态,把农民也纳入了财政的视野,让公共财政的阳光也照耀到农村,所以这个时候财政的公共性越来越显著。所以在这个时期,这个财政应当是称之为公共性的财政。在这个时期,财政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并且成为当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突破口,也是先行军,这个时候财政改革应当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性财政与国家治理体制相适应 在利益包容和风险防范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到了现在,我们进入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这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财政也变成了现代性财政。在过去如果说财政的作用主要是利益的激励、利益的平衡,那么在现在财政的作用更多的是要在利益的包容、风险的防范,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代性财政有助于夯实国家治理基础 并可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

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在这个新的时代,财政的这种作用跟过去相比它是不一样的。总之,从这40年的历史来看,财政的这种保障性的作用是轻易不可离开的,尤其是现在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特别是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比如说减税的问题,还涉及到风险责任分担的问题,比如说社保缴费,也关系到国家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和居民个人的责任。这种责任怎么分担,怎么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平衡点,这离不开财政的支撑。我们现在财政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任重而道远。谢谢大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