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赫力昂宣布已于近日完成对其非处方药合资企业——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美史克”)剩余12%股份的收购。至此,赫力昂已完成对原中方拥有的全部45%股权的收购。中美史克正式成为赫力昂全资控股的子公司,终结了近40年的合资历史。
2024年9月,赫力昂通过两笔交易完成了对中美史克的股权增持:达仁堂转让了13%的股权,天津医药集团转让了20%的股权,赫力昂的持股比例从55%提升至88%。
公开信息显示,中美史克成立于1987年,由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与原天津中新药业集团(津药达仁堂集团)、天津太平集团等共同设立的消费保健品公司。2022年7月,赫力昂从GSK分拆,正式成为一家独立上市的专注于消费健康的公司。
中国医药市场在过去近4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以大输液、抗生素、抗真菌药、止痛药、消化道药物等产品线行销中国的外资药企也在进行战略的调整,合资公司的形态或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中美史克聚焦疼痛管理、呼吸健康、皮肤健康及消化健康等品类,拥有芬必得、新康泰克、百多邦、扶他林和辅舒良等非处方药品牌。其中,芬必得在中国止痛药市场中长期占据前三的位置。
中国消费人群对于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已经跃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健康消费市场,这给专注于消费健康的跨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全资收购中美史克,也将进一步强化赫力昂在中国非处方药领域的布局。
近年来中美史克也加速了在中国区域市场的布局,在成都、西安、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分公司,以推动产品在下沉市场的渗透。
赫力昂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经理顾海英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赫力昂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广泛的产品线,并且不断有新产品推出,覆盖了健康领域的方方面面。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和在健康营养领域的消费意愿仍在提升。
“人们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会增加,尤其是对提升免疫力的需求会增加。”顾海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相关的消费行为也会增加,从而推动整个品类的增长。”
2022年,GSK完成对消费健康业务的剥离,成立赫力昂这家新生企业。这一方面给赫力昂带去了灵活性和更快的反应速度,但另一方面,在退去了GSK的“光环”后,独立发展的赫力昂也积极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善变的消费者以及激烈的竞争,保持灵活与迅速的反应,持续赢得市场。
对此,顾海英表示,与处方药市场有所不同,OTC、营养保健等产品是直面消费者的,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也更加复杂多样,包括产品功能定位、价格、品牌信任度、等,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的创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
赫力昂全资收购中美史克
今年端午节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不仅满足Z世代对“氛围感消费”的需求,更通过材质混搭、实现文化符号的轻量化表达。加入创意后,这些“端午限定”产品身价倍增,“虽然价格高了,但这些经过包装的创意产品,年轻人很乐意买单。”多家花店店主表示。
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已接近9万亿元。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数实融合不断拓展,为全面释放新型消费潜力,需从四方面协同发力。
消费者在认知上对国产品牌的追捧比事实上表现出来的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