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一篇调查中,我们走访了中国最大的跨国木材企业,这家企业虽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贸易摩擦中,受到部分影响,但企业老板仍信心十足,并认为这也可能是一次大浪淘沙、并购重组的过程。
这一次,我们走访了位于上海周边的全球最大的婴儿车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婴儿童车,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拥有着11条配套生产线的工厂里,中国制造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性价比的比拼上,经过40年的积累,一批中国企业先是靠着粗放型制造加工出口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此后更是全部改头换面成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我们走访的这家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在捷克建数据中心,在德国做研发,在中国、美国、墨西哥开工厂,在全球采购,朴素的厂房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坚韧的国际品牌之心。实际上,这家中国企业并非个案,以华为、海信、联想等一大批中国制造业企业为代表,全面国际化成为他们转型的重要要素,并更能抗击国际和国内风险。
这一期节目,我们来看看这家中国民企如何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
上海持续保持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地位。
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于近日采访了摩根大通全球及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何塞•阿苏门迪,二人将共同为投资者送上世界及中国汽车业格局及未来演变的构想。
黎巴嫩电动车初创公司入主高合汽车?
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安波福提出了在中国开发自主可控技术体系以及供应链的国产化目标。
“中国政府传递了清晰的信号,跨国企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认可;中国正在加强创新,也更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