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造车新势力重塑世界汽车行业格局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18 21:30: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于近日采访了摩根大通全球及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何塞•阿苏门迪,二人将共同为投资者送上世界及中国汽车业格局及未来演变的构想。
中国造车新势力重塑世界汽车行业格局丨两说

中国汽车年产量已达3000万辆,其规模相当于欧美市场总和,其中20%用于出口。而当前,纯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也呈明显地域差异,中国市场以30%的渗透率领跑,欧洲约为15%,美国在7%-8%的水平,这种梯度分布正在重塑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国之一。同时,中国也正经历科技公司参与汽车制造的局面,全球投资者迫切想了解这些重资产企业,未来的商业模式演变。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于近日采访了摩根大通全球及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何塞·阿苏门迪,二人将共同为投资者送上世界及中国汽车业格局及未来演变的构想。2017年至2022年间,何塞·阿苏门迪曾蝉联机构投资者调查排名第一分析师称号。敬请收看,6月18日晚22:30分在东方卫视播出、6月21日晚22点,在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中国造车新势力重塑世界汽车行业格局》节目。

 

中国汽车企业做对了什么?

在2025年世界10大车企排名中,中国的比亚迪和吉利集团,分别以5%及4.7%的市场份额,列第6与第7位。中国汽车企业迅速崛起,它们做对了什么?摩根大通全球及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何塞·阿苏门迪称,主要是中国实现了“系统性电动化转型”,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电池产业链。从电池组件的制造、原材料的采购和精炼,到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中国构建了全球独有的产业生态,欧美至今仍未能成功复制这一商业模式。这种全产业链优势,自然催生了电动化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普及,实现了电动化渗透。目前在中国出口的汽车中,纯电动车占26.6%,插混占14.1%,中国汽车在性能和质量上已经缩小了与西方品牌的差距。据摩根大通统计,目前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占有率约7%,在拉丁美洲约为10%。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选择在中国研发下一代车型,部分国际车企已将技术研发中心设在中国,而非欧美。

 

科技企业进军汽车领域

科技企业进军汽车领域,是中国的一个新特色。比如,宁德时代、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与车企建立了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小米、百度、华为等直接开始造车,成为了车商,这是中国电动汽车为什么能够弯道超车的重要原因。何塞称,中国科技企业及车企,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和电池技术领域的跨界合作已然展开。既有比亚迪、吉利、长安、广汽等传统车企持续发力,也有小米、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相继入局,它们目前占据着超过60%的国内市场。科技公司助力汽车行业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这是近10年中国汽车工业最显著的特征。

 

西方传统汽车制造商能逆势翻盘吗?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西方车企在华市占率高达46%。而到2025年头两个月,这一数字已下跌至32%;目前中国高端汽车细分市场约占整体份额的20%,回溯十年前,德国整车制造商曾占该领域近90%的市场份额,如今这一比例已缩减至40%。

何塞称,过去五年间,我们目睹了明显的市场份额重构。在汽车技术方面,尤其是软件及电动汽车的技术方面,中国人开始后来居上了。西方传统车企能否扭转局面东山再起?何塞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他在采访中称,西方汽车品牌必须与中国本土代工企业和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这是它们维持市场地位的必由之路。比如,宁德时代与斯特兰蒂斯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在西班牙生产磷酸铁锂电池,雷诺在中国设计开发下一代经济型车Twingo,大众与小鹏等企业也在进行战略合作……关于世界汽车业的风云变幻,敬请收看,6月18日晚22:30分在东方卫视播出、6月21日晚22点,在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中国造车新势力重塑世界汽车行业格局》节目。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徐远: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丨两说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样?货币、财政等政策的施行者,是否吸取了日本经济曾经的教训?在汇率、利率、地产以及财政政策上,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以便让经济尽早走出低通涨,让资本市场走出10年不涨的魔咒。近日,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以上问题在北京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日本《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17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9月20日周六晚22:00播出。

170 昨天 11:32

中国能源转型:以科技之力,向绿向新向未来丨两说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全球能源发展的浪潮从化石能源奔涌向新能源,中国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当脱碳和零碳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议题,要如何实现对应的目标?当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新格局新挑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应当以怎样的路径去应对?《两说》之“中国经济二十讲”系列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黄震教授。

148 09-08 17:14

谁是下一个世界货币“顶流”?丨两说

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齐跌,这与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元也有比较明显的贬值,这很不寻常。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此问题在北京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美元贬值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它就此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哪种货币将接替美元上位?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有着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

142 08-27 13:13

风起低空:中国经济新引擎丨两说

当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当1000米以下的天空成为新的经济战场,当中国制造挑战开始全球航空标准,一场从平面经济到立体经济的革命正在发生。从加拿大整建制回国的科研团队,到全球第一个低空风矩阵实验室,从根基技术突破到万亿产业布局,在深圳深思实验室,我们对话杨院士,解读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路径。

113 08-20 09:51

万亿级产业革命来袭,传统车企如何"变身"具身智能体?丨两说

从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向飞,到小马智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再到中坚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节目《智能驱动新经济: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的产业新纪元》中,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AI重塑中国制造"的深度对话。

92 08-12 13:3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