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展商带来哪些高科技产品?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作为制造业产值占全球20%的国家,中国正在努力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这也意味着,中国对生产装备不仅有数量上的需求,更有质量上的要求,需要从全世界进口优质的装备。这一次,海外展商们都带来了哪些高科技产品呢?
在进博会的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日本企业那智不二越的高密度汽车点焊生产线机器人展区前吸引了不少观众。那智不二越是一家拥有90年历史的日本综合机械制造商,1968年启动其机器人事业,并成为日本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
不二越(中国)有限公司机器人事业中心总经理原英明: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些机器人,密集安装在这么一个空间内并能完成焊接作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通过巧妙的电缆布线将线缆内藏在机器人手臂当中,可以在高密度狭小区域内放置多台机器人同时工作,进而应用于智能化、自动化制造。除了机器人,环保则是另一看点,如同样功能下更小的轴承可以让汽车变得更小更轻,自然而然带来减排效应。
不二越(中国)有限公司机器人事业中心总经理原英明:这对推动今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另一家同样来自日本,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三垦电气的展品亮点也突出了环保。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产品开发部部长伊东洋一:这个飞轮储能系统是在风力发电上对电力的脉动进行补偿并储能的这样一个设备。
不像通常的电池需要经过化学反应,这一机械储能系统将电能转化为旋转飞轮的动能并储存电力,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日本、美国、德国等对飞轮储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比较多,国内这一市场开始发力只有三四年的时间。
同样在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有着本次进博会最大展品之称的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的龙门铣“金牛座”成了展会的明星展品。其完整机床的重量近200吨,可用于造船业、航空航天业及轨道交通业的工业部件加工。
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销售和市场总经理法尔克·赫克纳:我们有很长时间没有带这么大的产品来参展了,因为机器很贵并且安装很耗时间,通常我们需要6到10周的时间在客户的工厂里来安装它,但这次展会我们只有10天的时间。我们公司里也进行了很多讨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最后我们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并且成功了。
解决方案包括在机床下加装钢板而不是直接在地上打洞,以及重点展出机床的内部架构但配合VR效果来演示机床是如何操作的。
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销售和市场总经理法尔克·赫克纳: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向中国顾客展示我们新机器的绝佳机会。
同样来自德国,有着170多年历史的蔡司,提供的远不只是人们熟知的蔡司镜头,它的四大业务领域包括半导体制造技术、研究与质量技术、医疗技术、视力保健及消费产品,其中蔡司在工业测量领域的应用已有近百年历史。
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销售总监侯世俊:作为亚洲首秀,也是我们专门为中国进博会准备的这台METROTOM设备,是第一次将我们的X射线在工业领域的一个完美阐释,比如说它实现了高速的扫描,但是确保了高分辨率跟高精度,甚至可以达到两个微米的精度,它主要用在比如说汽车、航空航天这些领域。
同样来自于欧洲,隶属于乔治费歇尔集团的GF加工方案,总部位于瑞士,是一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跨国企业,分支机构遍布全球140个城市,拥有50个生产基地。
机器人马拉松按下了AI下半场的按钮,宣告进入实践出真知的物理世界试错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科研人员和企业家走在了敢为天下先的前沿。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完赛,天工机器人第一名冲线;天工机器人CEO回应半马比赛夺冠:里程碑意义;优必选:助力天工机器人创造历史。
实验室的完美环境与真实世界的复杂存在着本质的鸿沟。
天工机器人CEO回应完赛:里程碑意义
天工机器人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实测平均时速可以达到10km/h,最高奔跑速度已经达到了12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