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汉堡峰会召开期间,第一财经采访了德国汉堡市长辰切尔(PeterTschentscher)。辰切尔表示,汉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贸易之城,与世界上各地都保持着良好贸易关系,我们有经验和能力成为沟通中国和欧洲的枢纽。
成为中国货物走向世界的大门
第一财经:汉堡是“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你认为汉堡和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合作中取得了什么样成果?对未来有何展望?
辰切尔:汉堡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于德国首位,且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果未来开通了瑞典南部到丹麦的隧道后,我们可以辐射欧洲经济区近千万的人口。
汉堡港每年往来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约为260万标准箱,约占汉堡港全年总吞吐量的三分之一,这使中国成为汉堡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以前所有的货物都是走海运,这5年来,我们的铁路运输网络正不断扩大,现在我们每周有30列班车发往中国的27个城市,且班次每年都在增长。
对于汉堡未来在“一带一路”上扮演的角色,我认为,汉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贸易之城,与世界各地都有很好的贸易关系,也有很好的物流基础,我们有经验和能力成为沟通中国和欧洲的枢纽。把汉堡作为“一带一路”的终点,可以帮助中国的货物通过汉堡走向全世界。
“一带一路”不是单行道,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将是一个互相沟通的双行道,不仅仅包括中国和德国,也包括沿线的许多国家,希望它们共同参与其中,所有参与者都将从中获益。
目前有500多家中国公司活跃在汉堡,而600多家总部在汉堡的公司也入驻中国,这也证明了双边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十分紧密。
自由贸易是经济繁荣的基础
第一财经:中德都是多边贸易的维护者,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汉堡准备如何应对这种势头?
辰切尔:我们整个历史都起源于“自由贸易”,自由平等的贸易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贸易保护主义则恰好相反,德国和欧盟都一直在努力维护自由贸易。数百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自由贸易是经济繁荣的基础,与和平的政治环境一样,一直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一财经:中国和德国,特别是和汉堡,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方面是否存在合作潜力和未来计划?
辰切尔:中国和德国的合作潜力巨大,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汉堡也派出了代表团参加。我很开心看到中国愿意进一步开放市场,汉堡有许多企业愿意去中国开拓市场,特别在航天航空领域、健康领域以及分配和仓储在内的物流领域。
我认为汉堡和中国未来合作最重要的三个领域将是医疗健康领域、风能领域和新能源领域。
吸引更多中国科技公司落户汉堡
第一财经:是否欢迎中国投资者来到汉堡?如何吸引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落户汉堡?
辰切尔:汉堡是非常开放的城市,有来自全球的投资者,包括在机场、港口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我们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企业,也不会对投资进行限制,我们尊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行为。
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两星期前我去柏林见过阿里巴巴在德国的负责人,我向他们承诺,如果你们有新的想法可以到汉堡来找我,我可以帮你们找地方、找合作伙伴。
目前在汉堡的中资企业中,有三分之一从事高新科技行业,包括航空领域、能源领域、数字工业领域的企业。以前基本上都是贸易公司,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来汉堡从事其他高科技行业。
汉堡投资局也会给中国企业提供专业的企业服务,积极帮助他们在汉堡开展投资、并购活动。
第一财经: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这40年中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对此您有何评价?
辰切尔:我认为,中国这40年来取得的成绩源于打开大门,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逐渐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中国这几十年发展了汽车行业,兴建了高铁、飞机制造等项目,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中国正越来越关注未来发展,比如在环境保护、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我们有很多地方可以向中国学习。
“鼓励德国车企扩大对华投资,欢迎中国车企赴德投资,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长期来看,80%的车企计划维持或扩大在华生产规模。
今年年初的内外政治环境重大变动加剧了这一局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的调整,给德国经济带来压力。
《经济学的未来》记录了2009年德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探讨了秩序自由主义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中德经济学研究的互鉴。
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及其内阁成员被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正式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