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话信公咨询总经理吴非:八问八答“画像”科创板

第一财经 2018-11-28 22:41:24

作者:田悠悠    责编:石尚惠

从曾经的“国际板”,再到后来的“战略新兴板”,过往的经验或许会对未来的科创板提供借鉴。

科创板渐行渐近,各地政府紧急摸底储备,投行券商忙着调研“截和”,概念股也已先行享受了股价盛宴。

外界对科创板的热情正浓,但在各方对科创板提出种种“猜想”的同时,上证所却分外谨慎低调,对科创板的进度条和相关标准三缄其口。

这已不是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推行类似的制度改革,从曾经的“国际板”,再到后来的“战略新兴板”,过往的经验或许会对未来的科创板提供借鉴。

日前,第一财经与曾经参与过战新板筹备,如今任职信公咨询总经理的吴非进行了一场对话,回顾过往的宝贵经验,来为科创板“画像”。

吴非曾任职于上证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法律部、监管二部,并兼任上证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委员,就职期间,参与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战新板等重要规则制定和修改等工作,还负责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被监管对象的纪律处分审议工作。

吴非

背景和优先性不同

第一财经:进博会后科创板成为热点中的热点,你觉得这次科创板的推进和曾经的战新板有相似的地方吗,又有哪些不同?

吴非:我个人认为,相似的可能就是,无论战新板还是科创板都是制度改革,对上证所和整个市场的意义都很重大,作为旁观者,我觉得未来在规则制定、标准上也会有相似之处。

但两个板大的背景不同,我觉得当时推行战新板主要是为了推行注册制,然后在注册制之下推出一个“产品”——战新板。目前来看,从上而下的态度是,先有科创板,然后在这个板内试点注册制,优先性和确定性上确实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次交易所推进得更为迅速,当然也更为低调。

第一财经:市场不止一次传出了“明年上半年就会落地”的消息,你认为这次科创板会推行得很快吗?

吴非:实际上,我们推断在11月5日科创板被提出来之前,交易所应该就在准备了,对科创板、注册制的规则就在摸索了。

这么多年,深交所已经有三个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了,而上证所一直只有一个主板,如果再增加一个板块,也会变得更有竞争力。

战新板经验在前,相对的也给科创板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准备工作,我们推断,科创板推进应该相对会更快、更顺利。

第一财经:进博会上提出的是“推行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为了试点注册制,科创板的IPO该怎样审核才能体现注册制的特点?

吴非:参考之前市场理解推行注册制的逻辑,审核以及批文下发很大可能都会下放到交易所层面,这是相比目前的IPO核准制一个主要的不同;第二个是前端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审核全程实时公开,对反馈、排队、进展很多信息都会明确;第三是审核流程的实现是要明确的,是一年、两年还是更久。

第一批企业会有几家?

第一财经:外界对科创板的传言不绝于耳,关于企业标准是外界猜想最多的点,你认为企业标准到底怎么定,又如何挑选?

吴非:标准怎么定按道理我们只是去理解和推测。我觉得,首先,应该是市场共同的看法,为了顺利推行,很有可能科创板的第一批企业的挑选会比主板IPO挑选得更严格。

要说区别,参考创业板第一批也就28家,我们预测科创板或许在20家左右,这个规模的供给量和新三板的供给肯定不同,这样流动性问题也可以得到保障。

我认为科创板企业的标准与创业板也是明显不同的,可能会是战新板和CDR(中国存托凭证)标准的综合,如果以市值为核心,弱化盈利要求,设计多套上市标准等等,是可以参考的。

第一财经:你认为第一批可能会挑选什么样的企业?

吴非:我觉得第一批企业大概率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很大可能是“大而美”的企业。

第一财经:除了企业相关的标准,你认为投资者的准入该如何设定比较理想?

吴非:这次明确传递出的信号是会有准入门槛,证监会此前答记者问也表示了,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我们推断,科创板倾向于散户不直接参与投资。

或许不用再拆VIE

第一财经:一个更具实操性的问题,你曾经参与过战新板的筹备,当初市场也曾经历过同样的兴奋期,有企业本来要去海外上市,搭建好了VIE(协议控制),因为战新板匆忙又拆了VIE,但后来战新板搁置了。这样的企业如果要上科创板,是不是又要像之前一样把VIE拆掉?

吴非:我认为上证所总经理蒋峰23日在武汉的讲话可以作为参考。他有提到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对不同投票权架构和企业盈利情况的包容度。我们推测,这是一个可能的制度变革,这样对那些原本前往境外上市现在又想上科创板的企业,或许可以不用再拆VIE。

第一财经:如果不用拆VIE就能上市,那是不是科创板对前往海外上市企业的“截和”更加明显?

吴非:“截和”应该是会有,尤其如果上科创板IPO单独排队的话。相信很多券商投行已经开始行动了,当然机构热衷,企业也有选择权,已经准备好了的企业,是否会来抢占科创板通道我们也拭目以待。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