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东肇庆市长: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示范城市

第一财经 2018-12-01 16:21:31

作者:章轲    责编:胥会云

目前,肇庆的基准地价、工业厂房租金、工业水价仅为珠三角先发地区的2/3甚至是1/3。营商成本比较优势突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后一块可以连片开发的土地,广东省肇庆市正在谋划高起点、高规格的新一轮绿色发展路径,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是肇庆全力打造的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

以“致敬改革·激活环境市场力量”为主题的2018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今天(12月1日)在广东省肇庆市召开。

肇庆市市长范中杰在致辞中表示,肇庆已经搭上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始发列车,将是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希望的城市。目前,广东环保产业处于大需求、大投入、大提升的快速发展时期,环保产业在肇庆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肇庆的面积占珠三角地区面积的1/4,土地开发强度仅为该地区平均水平的1/3,未来可供开发的空间将达到1725平方公里。目前,肇庆的基准地价、工业厂房租金、工业水价仅为珠三角先发地区的2/3甚至是1/3。营商成本比较优势突出。

近年来,肇庆市营商环境提升明显,先后实行了企业代办制、并联审批制改革,使项目审批做到了“企业动嘴,政府跑腿”。2018年广东省工商部门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肇庆的营商便利度在全省排名第四位,与深圳同处第一区间。在近年广东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中,肇庆市稳居广东省前五位。

12月1日,广东省肇庆市市长范中杰在2018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致辞。摄影/章轲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2017年以来,肇庆市环保产业迎来了一轮大发展,资本充足、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趁势成长。特别是近两年城镇黑臭水体、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爆发式的治理需求,给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带来遍地机会。

位于肇庆高新区的鹏凯环保过去两年进入了飞跃式的发展,2017年,鹏凯环保进军内河涌治理领域,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3000多万元跃升至2017年的2亿元,今年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2.8亿元。

以农村乡镇污水及小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方向的深圳市汇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肇庆市投资5亿元,建设生产厂房及配套设置,建设高端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今年中央环保督察对广东开展“回头看”期间,工业废物的合法处理处置问题成为焦点。为承接本地的固体废物处理,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逾8000万进行废气、废水治理设施升级,并计划增资扩产。

范中杰表示,未来五年,肇庆将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3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引育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新增6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他介绍,节能环保产业作为肇庆市工业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制定了各类推动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肇庆市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节能环保产业高地和绿色产业示范城市。

今年7月14日,在2018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肇庆与全国工商联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签订协议,在肇庆设立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永久会址,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协议,除设立永久会址外,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将做大做强“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品牌,吸引更多的会员企业到肇庆投资兴业,推动肇庆环保产业发展;肇庆将为商会提供固定专用办公场所、用地优惠政策及产业扶持政策等便利条件。通过峰会搭台、经济唱戏,凸显绿色发展的主题,不断强化双方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12月1日,广东省肇庆市城市景观。摄影/章轲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范中杰介绍,近年来,肇庆市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金融资源配置到需要的地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助推绿色发展,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全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已完成子基金评审,总规模为10亿元。

范中杰介绍,肇庆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已推出碳排放权配额抵押贷款、绿色住房和商业用房按揭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光伏农户扶贫小额贷款、小企业排污贷、小水电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

四会农商银行成立了广东省内农合机构首个绿色金融事业部,引导各支行加大对绿色环保企业的营销力度,将信贷投放重心逐步向绿色产业推移,在信贷规模、风险容忍度等方面对绿色信贷给予大力支持,绿色信贷业务享有利率定价优惠。2017年8月,该行向四会市骏马水泥有限公司办理碳排放权配额抵押贷款金额600万元,用于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这是广东省第一笔由银行机构向民营企业发放的碳排放权配额抵押贷款。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肇庆市正构建“广深港澳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创新链,继续引进国内先进环保科研机构设立分研究院或科研中心,促进环保科研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和环保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育,吸引更多高新环保技术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以及关键环保科研项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