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
《2025年实施细则》将氢燃料电池车辆纳入支持范围,体现了国家对多元化清洁能源技术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交通领域绿色转型。
老旧营运货车特别是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运营年限长、使用强度大、超标排放问题突出。
预计2025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望达到3000亿元,这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将带来强力支撑。
“权证分离”、油气探采合一、矿业用地、矿产资源储备和应急等改革思路和制度框架需要在配套法规中落实落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旅游业旅游消费场景丰富度不断提升。
将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准入管理,统一采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一般程序。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健康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现行标准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响应不足,已不能满足园区管理工作需要。
2024年我国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推进,国土绿化量质齐升。
梳理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近年来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暗管偷排占了不小的比例。
2025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用好法定假日延长带来的市场机遇,持续发挥大型事件活动的牵引作用。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全年安排中央资金320亿元,完成治理面积超380万公顷
当前要全面提升数量、质量、生态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效能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就是为经济发展“舒筋活血”,为惠民生、促消费提供助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坚决反对各类简单粗放、“一刀切”式的环保治理,坚决反对各类脱离实际、层层加码的环保整改,坚决反对各类弄虚作假、走过场的环保“形式主义”。
2025年,多地敲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大盘,更加强调“有效性”,更加注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助推作用。
尽管政策与行动已经明确,但绿色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当前,中国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