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特稿丨中国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22年:助力跨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第一财经 2018-12-05 15:35:56

作者:徐燕燕    责编:于舰

在全球FDI流量下降的大背景下,进入中国的FDI增长尽管也有所放缓,但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仍然为外资带来大量的投资机遇。

“外资企业已经很少把‘中国投资环境复杂’作为一个话题,而是更多着眼于中国经济走向、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资金管理部总经理朱家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陷入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能力却逆势而上,2017年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亦齐头并进。

在这背后是我国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的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统筹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大幕全面拉开。从1996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至今,中国跨境直接投资已基本实现可兑换。

外汇管理改革为直接投资开路

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直接投资近来陷入低迷,受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思潮、新兴国家资本流出等多重因素影响,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最新公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FDI大幅下降41%,去年全球FDI同比下降16%。

但与此同时,中国吸引外资却逆势而上,上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逆势增长6%,总额超过7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

朱家栋认为,在全球FDI流量下降的大背景下,进入中国的FDI增长尽管也有所放缓,但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仍然为外资带来大量的投资机遇。

“从跨国公司跨境投资的微观角度来说,我们对一个地区的投资,主要考虑该地区的政治稳定性、经济和产业发展预期、市场潜力、外资营商环境等因素。”施耐德电气大中国区首席财务官马晓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马晓云介绍,中国是集团业务中收入稳定、现金流充沛的国家之一。这些都得益于中国稳中向上的繁荣经济和不断深化的改革红利,这坚定了集团总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持续在中国投资的决心。

施耐德电气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全球500强公司,1987年进入中国设立合资公司,30年间,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分公司、子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

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持续推进的外汇管理改革。1996年,监管层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以来,外汇管理部门出台了多项规定,逐步建立起关于FDI的外汇管理制度。

由于直接投资与证券金融投资相区别,与实体经济直接相关,因此更受到监管重视。

目前,我国对跨境直接投资已基本实现可兑换,企业跨境进行直接投资时,在拿到商务部、发改委批文后,可直接到银行办理汇兑环节的外汇业务,不必再到外汇局。外汇局从事前核准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对跨境资金流动和汇兑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通过积极“引进来”的改革措施,截至2017年末,我国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存量已达2.9万亿美元。

朱家栋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新周期的逐步开启,FDI结构更加优化、质量不断提升,以及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势转换,预计FDI流入增速将延续上升趋势,最终达到并保持中高水平的增长。

简化流程改革循序渐进

然而,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也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多次国际金融危机和高强度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如果没有外汇管理,不仅会导致资本大进大出、市场动荡,还会威胁金融安全,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外汇管理改革既要统筹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又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抓住改革的机遇和时点尤为重要。事实上,我国外汇管理改革措施的推出紧紧跟随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同年,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申请加入WTO。次年,外汇局发布《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以登记为核心的FDI外汇管理体系走上舞台。

2001年12月,中国历经数年谈判,成功加入WTO,经济重回两位数增长时代,外商直接投资驶入快车道。

2012年11月,外汇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调整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改变之前以事前核准为主的管理模式,大幅减少了直接投资项下常规业务的各项行政审批要求。

2015年2月,外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简化和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下称“13号文”),取消FDI的外汇登记核准,改由银行直接审核办理,外汇管理部门实施间接监管。

同年3月,外汇局发布《关于改革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的通知》,引入“意愿结汇”的概念,不仅简化了资金结汇审核手续,而且赋予企业自主权,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外汇改革历史变迁到今天是比较成功的,前面是简化流程、循序渐进,2015年的改革则是历史上的一次飞跃。”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一位外汇业务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FDI外汇管理基本实现可兑换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5年的这次外汇管理改革堪称历史性飞跃。

“改革之前,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境内投资,一般流程是企业先到商委办理相关登记,获得批准证书,再到外汇局办理FDI投资登记,获得外汇局批复,拿着业务登记凭证来到银行办理开户登记,办理资金流入,还要准备去会计师事务所做验资,验资后才能使用资本金。”上述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而改革后,企业只需拿到商委的批复,便可直接到银行办理FDI登记,由银行给出业务登记凭证,直接办理开户,资金流入后,资金确权、验资也无需会计师事务所,都在银行完成,效率大大提高。

“13号文推出前,完成整个登记流程所需时间为法定15个工作日。不仅耗时较长,而且企业需要多次在外汇局和银行之间奔波。”朱家栋表示,“13号文实施后,办理时间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

“对于中外各方而言,资金如何流入、流入时间快慢及安全性一直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复杂的流程意味着时间成本,缺乏灵活性会被视为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改革措施减少了政府部门的参与,使资金的流入过程更加流畅和简便,企业能够更加有序的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朱家栋称。

马晓云认为,外资企业主要关注资金投入是否顺畅,经营所得是否便于再投资,自有资金是否可以顺畅的跨境调配,如股利汇出、借入外债或者对外放款,开展国际贸易是否便利等等问题。

“现在集团在中国直接投资缩短了登记的办理流程和时间,效率较改革前大幅提高。”她表示,“外汇局颁布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政策后,参与该政策以来,集团通过工商银行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达到数百亿元,国际结算量达到数十亿美元。”

与此同时,外汇局全面采集与直接投资全流程相关的各类信息,强化了直接投资项下资金流出入的统计监测。

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基本实现可兑换。外汇局相关人士表示,外汇管理改革的总体考虑是“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统筹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稳妥有序推动资本项目开放”。

上述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改革思路是“减少行政审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弱化政策约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对外开放方面,还要“扩大国内市场尤其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待遇”。

小企业走出去已成常态

吸引外资的同时,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不过,近年来,一些国家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在一些领域,中国对外投资受到一定“阻碍”。同时,中国监管部门加强了房地产、酒店、俱乐部等非实体领域资金流出的审查,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我国对外投资在去年首次出现下滑,但全年ODI仍以1583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日本。

根据商务部今年9月28日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8万亿美元,分布在189个国家,涵盖全部行业大类,规模居全球第二。

为了支持国内企业借助国际资本发展实体经济,开展真实合规的境外直接投资,2009年7月,外汇局发布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精简了管理流程和手续,建立起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框架。

2012年,外汇局进一步简化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回管理,促进民间资本“走出去”。2015年6月,外汇局又取消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核准,将登记下放到银行办理,同时,配合多部门有效抑制重点领域非理性境外直接投资,促进跨境资金有序流动。

至此,境内企业“走出去”在汇兑环节上已经没有管制,基本实现可兑换,大大便利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原来对外投资都是比较高大上的,只有国企央企大型企业才能走出去,但是改革措施推出后,很多小企业、民营企业,虽然资金量不大,但是也在努力走出去,客户的结构变丰富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外汇业务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据介绍,如今ODI客户中,小企业已大约占到80%,如境外信息技术、IT服务、教育培训、孔子学院等等,有的金额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美元。只要业务获得主管部门批准,企业在资金方面就可以享受银行一站式服务。

上述工行外汇人士称,外汇管理改革后,银行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吃透规则,通过专业能力提高办理业务的效率,这是维护客户,加强银企关系的根本。而对于企业和社会大众而言,如何适应国家政策,目前还需要一段时间,“让大家慢慢熟悉跨境投资的外汇业务,找谁办、怎么办,钱怎么出去,怎么回来”。(本报实习生王天然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