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消费电子品牌群体崛起 ,极米靠“颠覆式创新”登顶

第一财经 2018-12-05 21:26:55

作者:王博    责编:胡军华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极米科技以40万台的出货量居中国投影机市场第一,这是中国品牌首次登顶。

中国消费类电子品牌正在群体性超越国外品牌。

继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位居全球第二之后,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极米科技以40万台的出货量居中国投影机市场第一,这是中国品牌首次登顶。

目前,在消费电子领域,一方面,一些品牌开辟新的领域并对市场形成绝对统治,比如无人机领域的大疆;另一方面,一些中国品牌打破国外品牌垄断,走到了世界领先位置,比如华为、极米。一大批中国品牌快速崛起,逐渐走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中国品牌群体登顶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新鲜出炉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报告,三星、华为、苹果公司位列前三名。三星电子虽然排名第一,但市场占有率只有19%,按照华为的发展势头,很有可能会在近期超越三星电子。

苹果手机一直是业界标杆,但是随着iPhoneX推出以来,其销量和品牌影响力逐渐下滑。尤其是,今年苹果和华为相继发布的iPhoneXS 和Mate20,在市场上形成截然相反的结果,中国品牌赢得了市场的肯定。

中国的投影机市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也一直被爱普生、Sony、NEC等日系企业所垄断,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新型光源的出现,国内创新投影企业抓住行业转型机遇,迅速崛起。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报告《IDC 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投影机市场跟踪报告》,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投影市场同比增长34.0%。其中,极米科技以40万台的出货量居第一,同比增长超过78%,这是国产品牌在中国投影机市场的首次登顶。

不仅如此,在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最畅销的10款投影机中,极米占据四席;在最畅销的10款家用投影中,极米占据了六席;其中,极米无屏电视H1S是整个投影机中销售额第一的产品。

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8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科技品牌榜”显示,本次中国上榜的品牌总价值为2494亿美元,占据榜单总价值的17%,说明了中国科技品牌的实力正在快速崛起,同时也加深了更多的海外用户对中国品牌的认同,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内品牌出现在榜单。

不同创新模式造就国产品牌崛起

挑战者必须找到不同于领先者的新竞争方式以取得成功。中国品牌的群体性崛起的背后正是这些企业开始摈弃以价格为优势的竞争策略,将创新求极致作为品牌的根本立足点。对于华为和极米这样成熟行业内的超越者,它们的成功源于不断地创新,但其创新的模式又截然不同。

华为在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功能、优化体验的“微创新”实现了反超。以华为最新的Mate 20系列产品为例,这是全球第一个采用矩阵式摄像头设计的手机产品,在一个手机上实现了三类摄像师最常用的镜头,还加上了闪光灯,这使得它的拍照体验超越了苹果。

极米的创新则是颠覆式的,这种创新模式更接近特斯拉,都是从用户痛点出发,打造了一个全新形态的产品。极米成立之初,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是享受成熟供应链的红利,进行整合翻版,做一个跟随者,风险低收益快;二是推翻所有既定规则,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形态,做一个革命者,风险大困难多。极米的选择显然是后者。极米董事长、CEO钟波认为,面对哪怕只有1%成功的可能,也要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去进行产品形态的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最终通过产品呈现了出来。极米产品结合了投影机和电视的优势,打破了二者之间的明确界限。相较于电视,有着先天的大屏优势,在解码系统和优化技术上又与智能电视一脉相承,画质表现一直向电视靠齐。相较于传统投影,极米采用了LED冷光源,不仅发热量低、噪音小,而且使用寿命更长。针对家庭影音娱乐使用场景,极米产品在外观和使用体验上都做了差异性优化,一改传统投影刻板的外观设计,体型更加小巧,易于安装摆放,极简风的设计能融入不同家居环境。另外,极米也无需单独外接发声单元,机器本身内置了哈曼卡顿高品质音响,提供了非常便捷的一体化影音享受。

极米的颠覆式创新驱动其在产品上深耕细作,让主要运用于专业领域的投影机在家用市场焕发新的生命力,行业面貌为之一新,这类颠覆式的投影产品甚至拉动了逐渐走低的传统投影市场,使得整个投影机市场持续增长。

如今,不仅拥有先发优势的大型企业通过锐意创新谋得后来居上的地位,类似极米这样的初创企业也在通过创新站稳行业前列,未来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创新能力将依然是核心竞争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