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通过改革开放转变思想,提高金融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2018-12-16 23:12:38

作者:蔡鄂生    责编:任绍敏

怎么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根据整个转型的要求,通过改革和开放转变思想,来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效益,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编者按: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改革开放40周年广受关注,11月下旬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5届全球年会也聚焦于此,举行了“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峰会”,在这次会议上,多位专业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第一财经选编部分发言内容刊发。

以下为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蔡鄂生在峰会上的发言内容摘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开始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回忆当时的改革历程,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银行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还是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路径完全一致的。

随着财政体制的变化,补改贷、全额流动资金管理以后,银行就历史性地被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融资主渠道地位上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经常说银行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金融体制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银行资产1978年不到2000亿元,到了2017年是200多万亿元,从数字就知道,成果是相当可观的。1986年邓小平同志和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当中讲到一句话,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最主要的是这句话:“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从上世纪80年代起,改革就围绕着“什么叫真正的银行、怎么办成真正的银行”这个路子去走。

去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把金融体系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他强调说,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今年稳中有变的形势下,金融在一些市场方面还有很多疑惑。去年金融工作会议习主席提出了“四条原则”。首先你要回归本源,不要脱离实体经济;第二要解决质量问题、结构问题;第三是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第四是市场导向。这些就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在新的情况和形势下遇到新问题,不是简单按照过去的发展和国外的经验就能够很轻易解决的。

有些人觉得我们的发展已经很快,体量也很大了,银行的支持简单来讲就是资金多与少、贷与不贷的问题,我觉得没那么简单。因为首先,金融体制改革要符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新时代对于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怎么从粗放规模向质量效益发展,怎么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根据整个转型的要求,通过改革和开放转变思想,来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效益,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