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家外管局副局长陆磊:金融改革核心在金融资源配置主体和渠道进一步优化

2018-12-16 23:11:48

作者:陆磊    责编:任绍敏

金融改革表面是防控系统性风险,而实际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主体和渠道是否进一步优化。就是谁来配置金融资源,谁来保证有效且是适度风险的。

编者按: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改革开放40周年广受关注,11月下旬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5届全球年会也聚焦于此,举行了“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峰会”,在这次会议上,多位专业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第一财经选编部分发言内容刊发。

以下为国家外管局副局长陆磊在峰会上的发言内容摘编:

我理解,金融的核心作用主要通过两条渠道体现,第一条是宏观渠道,主要体现在需求端,货币、信贷、外汇政策毫无疑问会对经济增长、物价等起到影响。

第二是微观渠道,金融市场如何配置金融资源,我称之为供给侧。改革的复杂性往往就体现于我们必须在需求和供给两条线上发力,因此40年的金融改革开放一言难尽,因为是非常复杂的,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货币调控体系改革、外汇管理体系改革、金融市场制度设计、金融机构改革以及金融业开放。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自身是否存在一个内核,这个内核的演变遵循什么逻辑,我们有什么经验和教训。我谈三个观点:

第一,金融机构体系是全部金融改革的基础性内容。我们要做金融改革,肯定本能就会想到金融机构在做什么、是否安全。

今日中国的金融业仍然面临法人治理变革,其中的关键问题还是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的参与,“影子银行”风险十分突出等。我们回顾一下改革早期放、乱、收、死的恶性循环是否在当前金融创新、综合跨界经营和资本补充等领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只是在现代金融市场环境下,上述现象更多体现在决策层如何管理系统风险,本质仍然是“新瓶子里的旧酒”,因此机构的运行特征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这一领域的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基本策略一定是净收益应该能够覆盖风险。如果做不到,它就会更多发展同业业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在经济下行期会是关键问题,而在上行期往往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上行期经济好,有收益。我们的风险演化为一方面货币传导机制因风险溢价而效果不好,第二是金融机构的顺周期制作泡沫化现象在很多领域会出现。

第二,金融机构的必要条件是开放。如果金融机构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么金融机构改革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是开放。改革有的时候会缺乏内生动力,而开放是重要的先决条件或者说开放促进了改革,我认为开放的基本含义:一是引进规则,二是引进制度,三是引进规则。总体看整个金融改革过程还是按照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逐步引进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体现市场原则的法律体系、制度规则、计量标准和实践准则。有了这样一套规则体系改革进程就能更加规范。

第三,当前核心问题还是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问题。金融改革表面是防控系统性风险,而实际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主体和渠道是否进一步优化。就是谁来配置金融资源,谁来保证有效且是适度风险的。

核心实质是什么?来自40年的改革经验或许可供未来的金融改革设计做参考。其一,货币是总闸门,但货币当局不是金融资源的直接配置者。这是自1979年以来改革被反复证明的真理。其二,杠杆率是风险的总源头,但解决杠杆问题应该更多从机构的资本约束出发,而不是从总资本出发。中国金融改革缺乏真正的金融资源配置形式,降低杠杆率与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必须依靠发展直接融资和股权投资机构。一方面我们看到要降低杠杆率,另一方面要服务实体经济,如果依靠间接融资以银行为主导的体系,恐怕这两个目标很难兼顾。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