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院的判决,它照单全收,而中国国内法院的裁定,它却不愿履行。
同样是特定型号iPhone手机被判禁售,苹果公司选择性遵守、差异性执行的做法,难免会引发公众和各方的质疑。
日前,慕尼黑地区法院认定苹果侵犯高通(Qualcomm)与降低智能手机功耗有关的知识产权,并授予了高通所请求的永久禁令,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销售侵权的iPhone。该判决覆盖iPhone所有具备侵权功能的型号,并适用于苹果公司在欧盟的实体和美国苹果公司。
对此,苹果公司发布声明称,对德国法院的判决结果很失望,将提起上诉。但在上诉过程中,该公司不会在德国的15家零售店中出售iPhone 7和iPhone 8。
与此同时,更早之前在中国国内被判禁售部分型号iPhone手机的法院裁定,苹果公司有能力履行但未履行,迫使高通公司可能需要向作出裁定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苹果公司与高通公司之间引发的专利大战,战场所涉国家既包括美国本土,也包括中国、英国和德国等众多国家。
今年11月30日,在涉案专利权利内容为“使消费者能够调整和重设照片的大小和外观”和“手机上浏览、寻找和退出应用时通过触摸屏对应用进行管理”等两项被判有效的专利中,根据高通公司的申请,福建省福州中院经审理认为,高通公司向法院提交的现有证据能够证明苹果公司涉嫌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实施涉案专利。
福州中院据此做出裁定,要求苹果公司“立即停止进口、销售或许诺销售iPhone 6S、iPhone 6S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等在内共计七款手机”。
12月20日,高通公司发布声明称,慕尼黑地区法院认定苹果侵犯高通公司与降低智能手机功耗有关的知识产权,并授予了高通公司所请求的永久禁令,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销售侵权的iPhone。该判决覆盖iPhone所有具备侵权功能的型号,并适用于苹果公司在欧盟的实体和美国苹果公司。
可以看到,不同于福州中院的行为保全裁定,慕尼黑地区法院作出的是一审判决。按照法律规定,一审判决并非生效判决,苹果公司享有上诉救济的权利,但是,按照“先予执行”制度,在申请人提供了一定担保之后,法院也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从法律程序上来看,福州中院尚未结束一审审理程序,而慕尼黑地区法院则是有了部分一审审理结果。
但是,对于苹果公司提出的禁止销售或许诺销售的依据,都属于裁定事项,福州中院属于行为保全裁定,慕尼黑地区法院应该是“先行判决”+“先予执行”。
参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先予执行的案件,首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其次,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简单说,苹果公司不论是在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还是在福州中院,被判禁售的执行依据都是裁定。因此,如果苹果公司可以立即执行慕尼黑地区法院的裁定,那么,苹果公司也没理由不立即执行福州中院的裁定。苹果公司应该无差别遵守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无差别地执行任何一个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
但令人不解的是,对于慕尼黑地区法院做出的禁售令,苹果公司立即表示执行,而对于福州中院作出的禁售令,不仅传出拒绝签收的说法,更没有自觉履行。
由此可见,苹果公司选择性执行德国法院判决,选择性拒不执行我国法院裁定,凸显了苹果公司曾经作为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的傲慢。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做企业闯世界的“导航仪”、海外企业来华的“迎宾厅”,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将打造成为企业出海的国际总部基地和外企来华的服务窗口,立足“生而全球化”的南山,链接全球、开启未来。
关于提到的有人声称能从所谓“代工厂”手中低价购买国际知名品牌,经向相关行业商协会了解,中国的品牌授权加工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会按照订购合同要求生产、发货,维护国际品牌形象。
知识产权对武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
将围绕建立快速预审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开展快速维权服务、开展专项信息分析研究、建立资源互通共享机制、开展宣传培训和业务研讨等5方面加强长三角区域快速协同保护协作与交流。
聚焦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为相关专利申请提供快速审查服务,严厉打击抢注“DeepSeek”等相关商标申请行为,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护航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