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个人经营性融资10年翻近两番,新兴业态支持作用凸显

第一财经 2018-12-25 21:51:15

作者:杜川    责编:石尚惠

2009年至2017年,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从3.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3.1万亿元。

1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友信金服在京联合发布的《中国个人融资四十年发展与创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7年,我国个人经营性融资从3.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3.1万亿元,整体个人融资规模接近45万亿元。

“个人融资根据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个人消费性融资和个人经营性融资,对促进消费和小微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黄国平表示。

在个人经营性融资方面,《报告》指出,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但由于小微企业缺乏信用历史、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以及规范化的财务信息,致使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存在信用难评估、贷款难发放的情况。因此,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需要以个人信用为补充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甚至只能依赖于小微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才能获得融资。

近年来,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频出,包括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高层表态,强调了金融脱虚向实的重要性。小微企业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个人融资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报告》中将个人经营性融资的资金来源以四大类别进行测算:银行业、以P2P网贷为代表的新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金融。根据测算,2018年个人经营性融资供给余额有望达15.6万亿元,其中,银行、网贷、小贷公司、民间金融的数据分别为近10万亿元、0.29万亿元、0.34万亿元、5万亿元。银行仍然是服务个人经营性融资的主力军,但同时其他多种新兴金融业态也有效提供了补充和支持作用。

《报告》也指出,个人经营性融资缺口依旧很大。同时,由于金融结构导致的金融排斥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金融供给不足,都给个人经营性融资带来了发展挑战。

近年来,以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有望缓解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互联网金融在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便利居民借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共赢也将成为未来服务于个人经营性融资的重要趋势。

《报告》认为,随着民营和个体经济日趋活跃,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日渐提升,个人融资供给方式将出现五方面发展态势:一是,个人融资供给将形成一个由不同机构和平台组成的竞争合作和相互依赖的生态体系;二是,传统金融机构将与金融科技加速融合;三是,产品和服务日益细分,各类个人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差异化竞争;四是,从监管的维度运用和提升监管科技,完善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五是,新兴金融业态将得到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助力传统金融的重要力量,形成有效的补充作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