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央行应直接买A股?是你想简单了

2019-01-14 10:31:55

作者:林凛    责编:任绍敏

尽管对于“央行入市”的辩论当前并没有明确的谁对谁错,但可以确定的是,央行直接投资股市的弊端可能更大,且这一观点可能较为短视。

2018年来,中国股市跑输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在市场情绪低迷之际,上周,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抛出了“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大有可为”的论点,建议中国央行应进入股市,购买股票或股指产品。股市一度暴涨。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接近央行人士的否认以及各路专家学者的反面意见,尾盘股市涨幅收窄。

接近央行人士回应媒体称,“没听说这样的计划,法律上也不支持”;央行原调统司司长盛松成也表示,中国央行直接购买股票或者ETF的理由不成立。法无禁止即可为,理论上,《中国人民银行法》并没有明令禁止央行购买股票或股票ETF的行为。但是,从各个方面考虑,中国央行没有必要直接购买股票,因为央行购买股票容易加大股价波动性,很可能扰乱市场定价功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储备工具较多,目前仍应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进入股票市场,将出现监管难题,并且容易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健康的股票市场取决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制度改革。

某原央行人士也对笔者提及,2010年日本央行大举购买股票ETF,但这是作为量化宽松的工具,目的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也是因为日本经历了20年的通缩,且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本土企业投资意愿低下的背景下,央行才不得不选择购买股票ETF来注入流动性,而且如今买成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日本央行已是“骑虎难下”,还被指责扭曲价格、垄断市场流动性。

“如果中国央行也买指数,到底是买创业板还是其他指数?买指数的目的何在?是拉股指吗?现在需要吗?如果央行这么做了,投资者套现、央行套住了怎么办?一旦货币政策没有了独立性,宏观调控就更加困难了。”上述人士也对笔者坦言,缺乏资本市场交易经验的央行掺合到股市来并不合适。

“央行入市论”浮现

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上周就表达了“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大有可为”的观点。他称,目前我国央行总资产规模约36万亿元人民币,A股总市值约48万亿元。按照日本央行对股票及ETF资产的持有比例简单测算,如果我国央行以合适的资产类型方式,持有1.58万亿~1.78万亿元的A股资产,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股市造成结构性影响。借鉴日本央行的操作模式,A股稳定市场资金来源的规范透明、目标函数的明确一致、操作指令的集中统一、标的选择的进一步指数化,更加有利于A股在2019大变局之年实现健康平稳运行。

他还表示,各国中央银行都大量持有外国股票资产,作为其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策略的一部分。出于稳定市场等多种原因,中央银行持有本国股市资产,并不出格。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其中并没有明确禁止央行购买股票。

支持上述观点的学者也非没有。中信证券策略研究分析师秦培景认为,从日本央行进行股票资产购买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央行未来购买股票ETF具备一定可行性,原因包括:一是最直接的潜在作用之一是置换证金的持仓。二是既可以作为稳定市场举措,也可以压低风险溢价,刺激直接融资市场。三是央行扩表直接购买ETF不存在信用乘数效应,流动性不会外溢,不会直接影响其他资产。四是可以学习日本设计“定向调控”式的ETF购买计划,鼓励企业在特定领域加大投资,包括固定资本、研发等。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表示,(央行入市)其目的是为了平抑市场波动稳定股票市场,还是为实现储备管理功能追求一定的资金回报率,这两个功能要分开。如果是作为货币政策实施的一部分,一般的操作是以债券作为抵押品在市场上进行逆回购等操作,若以股票作为抵押品进行操作的话不太恰当,因为债券有固定收益,股票存在比信用债更高的风险且无固定收益。

央行直接入市弊大于利

尽管对于“央行入市”的辩论当前并没有明确的谁对谁错,但可以确定的是,央行直接投资股市的弊端可能更大,且这一观点可能较为短视。

纵观全球,日本央行是全球唯一一家直接且大量入市的央行,持有的ETF占日本ETF的近80%,日本央行也已经买成了近40%日本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全球只此一家;即使是危机后大规模扩表至4.5万亿美元的美联储,也只是购入了大量国债和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并未涉及股票ETF。

上述原央行人士也对笔者提及,“央行直接买股票”的论调欠考虑,就中国国情而言,各个监管部门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央行并不会主动希望参与到股市中去。之所以当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中国的金融风险相对可控,正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是相对割裂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一个优势,中国还不能放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央行不宜参与A股市场。央行购买本国股票资产,短期可以通过信号效应稳定股市,但是并不能够提升企业现金流和股票价值。负责宏观经济稳定的央行买卖微观层次的股票不仅缺乏专业人才,而且会带来功能错位,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于央行的资金没有直接成本且规模庞大,能够直接影响市场涨跌,故而央行持有股票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利益输送和股价操纵风险。此外,央行买卖股票亏损是国家的损失,需要通过消耗国家信用的货币发行弥补亏空。央行买卖股票盈利可能带来部分股市亏空股民和央行的对立情绪。

田利辉也提及,截至2018年末,日本央行股票及ETF持有量占央行总资产约4.39%,占交易所总市值约3.7%。日本经济已经穷尽降息降准等量化宽松工具,故而采取了央行购买ETF。然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尚有大量有效工具使用,与日本央行的情形不尽相同。

无独有偶,盛松成就表示,央行进入股票市场,将出现监管难题,并且容易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居民和机构来投资股票,由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监管。同时,证监会也可以控制协调平准基金的运作。如果央行直接买股票,应该由谁来协调,由谁来监管?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没有人回答得了。

同时,健康的股票市场决定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制度改革。上市公司要有好的经营意识,真正努力做成好公司,做成“百年老店”,做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资本市场改革任重道远,如何从上市、交易、退市等多个方面深化改革,构建健康的资本市场,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当然,这一切辩论都缘起于股市情绪的低迷。眼下,也有专家呼吁中国应该尽快推出“平准基金”,平准基金出资方式灵活,可以由多家机构股东出资,也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甚至不排除向自愿购买的投资者配售。田利辉建议,平准基金有专业人才管理,进行市场化运营,实现政策性目的、高抛低吸、逆向操作、平抑股价、防止恐慌,熨平非理性的市场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该市场的目的。央行可以通过调控利率、改变流动性来影响股市,而不应直接出资平准基金。机构股东出资平准基金,可以形成董事会来监管基金运行。商业银行贷款给平准基金,可以形成预算硬约束,提升平准基金的公司治理水平。

其实,比起海外央行,中国央行的目标已经明显过多了。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近期就提及,海外央行普遍只盯住通胀这一个目标,最多再加上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而当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至少包括经济增速和就业稳定、价格稳定、汇率稳定、房价稳定。此外,中国央行还要实现许多“结构性”目标。这些目标是无法同时通盘实现的。

就目前而言,稳汇率、稳房价这两大“隐形目标”已经对央行的宏观调控造成了不小的牵制,因此不乏专家表示,很难想象还要给央行再加上股市这一目标。

以房价为例,余永定就提及,“房价变动周期与增速和通胀周期并不同步。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降,2012年3月以后PPI连续54个月负增长,CPI基本上也在2%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仍然不得不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这其实是不利于经济的。因此抑制房价应该由其他政策来解决,且因地施策。” 就股市调控而言,这一原理似乎也部分适用。

再看看日本央行的“窘境”

他山之石并不可完全套用,但确有启发。直接、大量购买股票ETF已经八年的日本央行现在究竟如何?

金融危机后,日本央行在宽松的路上越走越大胆,并被国内机构赋予了“拖住股市”的外号。安倍晋三2012年末正式就任日本首相后,其推出了“三支箭”刺激政策。日本央行迫于政府的强大压力,于2013年1月22日宣布引入新的通胀目标和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称为QQE(量化和质化宽松)。至此,日本进入了无限期、开放式超宽松政策时期。

QQE的具体政策主要分为四大点:第一,扩大基础货币规模。通过调节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来影响基础货币;第二,扩大国债购买规模、扩展国债剩余期限,鼓励收益率曲线中利率的进一步下降;第三,扩大股票ETF和J-REIT的购买规模,以降低资产价格的风险溢价;第四,持续推行QQE,以实现2%的物价稳定目标。最为主要的是,央行希望通过改变实质性预期,从而实现物价上涨2%的目标。

日本媒体近期也报道,截至去年12月,日本央行2018年购买ETF金额11日合计达6.067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00亿元),年购买额首次超过6万亿日元。

截至2018年3月底,日本央行已经进入约4成上市企业的前10大股东之列,并成为其中5家上市企业的最大股东。日本央行仍将购买ETF和购债作为达成2%通胀目标的手段,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去年表示,“(买入ETF)发挥了一定作用”。

然而,日本央行也意识到了购买ETF引发的个股扭曲等问题,并开始进行微调。去年7月,日本央行宣布增加追踪TOPIX(东证指数)的ETF的购买量,此前年度购买量为2.7万亿日元,今后为4.2万亿元日元;减少对追踪三大指数(TOPIX、日经225指数和JPX日经400指数)中任意一指数的ETF的购买,此前年度购买3万亿日元,今后为1.5万亿日元。总购买量不变。

各界认为,ETF的购买更可能助推“小市值”股票的价格。例如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集团,其在日经225中占比高达7.5%,但是在整个东京指数的占比仅为0.3%。受益于过去日本央行大量买入日经225ETF的举措,迅销集团的市盈率达到了38倍,远超过平均13.5倍的估值水平。这也是日本央行进行微调的原因之一。

尽管日本当前的经济已经较危机后不断复苏,但是关键的通胀仍远远无法实现2%的目标(仅1%左右)。即使是效果欠佳,但日本央行也“骑虎难下”。购买ETF也令黑田东彦没少受各界指摘。除了对于扭曲个股价格的担忧,由于市场悲观预期并未消散,且人们担心日本央行可能会撤出,因此近年来日股市盈率开始走低。

也有机构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尽管宽松边际效应下降,但在通胀未触及2%,在政府等压力下,日本央行只能继续“一条路走到黑”,除非换一任行长,才可能将此前的政策全盘推翻。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