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蒙蒂菲奥里:我在苏联经历了很棒的冒险

第一财经 2019-01-18 11:58:16

作者:韩见    责编:李刚

知乎上“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提问下,用户回答:“是一个博学多才,家族背景强大而又富裕的光头。”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是个名副其实的学术明星。他策划并出镜主持BBC历史纪录片;专著《叶卡捷琳娜大帝与波将金》被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买走影视版权,在即将完成的电影中,他亲自担任制片;《耶路撒冷三千年》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畅销全世界。知乎上“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提问下,用户回答:“是一个博学多才,家族背景强大而又富裕的光头。”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个名副其实的学术明星。

不过,中国读者可能不太清楚的是,蒙蒂菲奥里的第一部作品并非历史专著,而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主角是一个对俄国历史非常痴迷的男学生。小说没有中文版,也没有出现在他官方网站的著作列表里。

蒙蒂菲奥里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事实上他始终保持着一本历史学著作、一部小说的交替写作,以这样的频率完成的“莫斯科三部曲”——《萨申卡》(Sashenka)以及即将在中国出版的《正午的红色苍穹》(Red Sky at Noon)和《冬天的一夜》(One Night In Winter),是他迄今最为自豪的作品。

《萨申卡》中文版出版之际,蒙蒂菲奥里开启了作为作家的首次正式中国之旅。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在北京、上海、南京出席了密集的讲座和公开活动,接受了大量媒体访问,并有意对类似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回答,尽职地完成宣传期的所有工作。

《萨申卡》中文版出版之际,蒙蒂菲奥里开启了作为作家的首次正式中国之旅。

从银行家、战地记者到写作者

在成为写作者之前,蒙蒂菲奥里曾延续家族轨迹,在纽约一家投资银行工作。正如他多次分享的那桩糗事——邓永锵邀请他来中国进行商业交流,他却因时差而睡过了头——所印证的,他根本不适合这个行业。事实上,他也很快任性地辞去工作,在1990年这个关键的年份,只身前往解体前的苏联当了战地记者。

拿着《旁观者》(The Spectator)杂志的介绍信,蒙蒂菲奥里去了高加索地区。他在前线“认识了所有领袖、经历了很多次枪战,为所有媒体,包括《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写作”。当时所有知名媒体的记者都蹲守在莫斯科,他作为一个“想出名的年轻作者”,尽管过于冒险,却去了更对的地方。后来,这段经历也为他理解斯大林和创作“莫斯科三部曲”的部分桥段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和学院派历史学家不同,蒙蒂菲奥里的研究出发点可以说相当感性。还在剑桥大学攻读俄国史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斯大林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认为他们可能代表了自己内心的两极:“凯瑟琳敏感、聪明、思想前卫,而斯大林黑暗、危险,但他们都是极有权力和手腕的政治人物。”因此当蒙蒂菲奥里开始历史写作,他首先便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她的将军、情人波将金的爱情故事作为切入点,为此他在俄罗斯档案馆做了大量研究。《叶卡捷琳娜大帝与波将金》问世之后,因其中对叶卡捷琳娜大帝较正面的描述与评价,而被许多俄罗斯官员认可,蒙蒂菲奥里也因此得到了查阅未曾公开的斯大林早期档案的机会。然而,《青年斯大林》在同一批俄罗斯人中却没有得到好评,因为“他们觉得我影射了普京”。

与家族史密不可分的历史研究

蒙蒂菲奥里的研究兴趣与他的家族紧密相关。他出身于英国一个著名的犹太人银行家与外交官世家,父系祖先是来自摩洛哥和意大利的塞法迪犹太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1784~1885),著名的金融家、慈善家和外交官,他见过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和沙皇尼古拉一世及亚历山大二世,力图改善奥斯曼与俄国境内犹太人的生存状况;他7次访问巴勒斯坦,于1860年建造了耶路撒冷旧城墙外第一个犹太人定居点;他还去过罗马尼亚等国,慷慨解囊扶助当地的犹太人社区。蒙蒂菲奥里的母系家族,参与过波兰反抗沙俄的斗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逃离俄国的犹太人。

因此,《耶路撒冷三千年》和《罗曼诺夫皇朝》这两本书,某种程度上都包含了蒙蒂菲奥里的家族史。而且正由于自己的家族反复出现在世界历史的不同进程中,他在写作中也喜欢以家族的视角去覆盖巨大的时间跨度。比如在《耶路撒冷三千年》中,他以多个重要家族的发展而非重要历史事件为线索来探索这座城市的历史,因为“耶路撒冷是一座具有连续性和共存性的城市,是一座有着混血人群和混合性建筑的兼容并包的大都市,这里的人们不符合各大宗教传说和后来的民族主义叙述的狭隘分类”。而《罗曼诺夫皇朝》也不是一部300年的俄国史,而是家族史和传记。蒙蒂菲奥里在引言中写道:“权力非常个性化。研究今天的西方民主国家领导人,我们就会发现,即便在透明度很高、任期很短的体制中,人的个性仍然会影响政府……在任何一个宫廷,权力就像人性一样,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独裁统治下,权力始终在流动,就像统治者及其领地(它蔓延扩展、活力充沛)的情绪、关系和环境(有个人层面的,也有政治的)一样易变。”这从历史观的层面解释了他的研究倾向。

蒙蒂菲奥里作品中译本

《萨申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8年11月版

《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7年11月版

《青年斯大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浦睿文化

2017年3月版

《耶路撒冷三千年》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浦睿文化

2015年1月版

《大人物的世界史》

湖南人民出版社·浦睿文化

2016年11月版

对话蒙蒂菲奥里

我的作品里有许多关于爱和困境的故事

在苏联经历了很棒的冒险

第一财经:我们就从《萨申卡》谈起吧。因为“莫斯科三部曲”目前只有《萨申卡》有了中文版,能否请你从整体上介绍一下这三本书?

蒙蒂菲奥里:三部曲的三个故事都发生在俄国,是一些非常出色的女性的故事,她们的爱情、家庭,以及她们在苏联政权下的苦难和救赎。故事基本上都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开始的,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这三本书是我所有作品中最令我自豪的,现在它们已经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也可能很快会拍成电视剧。

第一财经:当年在俄国,应该有大量上流社会的女性参与了社会主义革命,萨申卡的形象是对这个群体的提炼吗?

蒙蒂菲奥里:是的,有很多上流社会的女性参加革命,萨申卡不是某一个历史人物,是我在很多人的基础上的创造。但是这个故事的背景是非常精确的,包括布尔什维克的文化、细节;对其他历史人物的描写也尽可能准确,比如拉斯普京、斯大林。不过它的核心还是小说,这和我的历史写作不一样,我的历史研究是关于权力的,而小说更多关注爱和家庭,以及私人生活。

第一财经:小说最后,萨申卡死于审判,对你来说,她这样的出身,最后的悲剧是注定的吗?

蒙蒂菲奥里:不是,我不觉得那是任何人的宿命。你看那个时代,在苏联做领导人一定是充满危险的。萨申卡是一个丰富的人,一个冒险者,但是其他人活下来了,她却没有。这整个故事的关键在于,1938年末,恐怖其实已经结束了,她觉得她已经幸免于难,因此放松了警惕。她以为她是幸运儿,可她错了。我想对中国读者来说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虽然它发生在苏联,我觉得中国读者会喜欢读这本书。

第一财经:为什么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的这一段历史,对你来说有特别的吸引力?

蒙蒂菲奥里:说实话,我倒不是局限于这个时代,不过确实,我对它很着迷。因为它离我们很近,我们可能都认识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在中国也还有很多经历了苏联时代的人。我们能从人群中辨认出他们,他们同时也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很多事情都还很鲜活,像镜子,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感受和理解可能比其他时代更深。

第一财经:上世纪90年代初你也身在苏联,因此你在《萨申卡》的第三部分中,是不是也融入很多个人经历?

蒙蒂菲奥里:是的,很多场景和细节都基于我在高加索地区遇到的人,比如发生在格鲁吉亚的情节。因为我自己也在那里待了很长时间,我爱格鲁吉亚,我在那里经历了很棒的冒险,那是一段刺激的生活。当时只要你人在那里,无论做什么都很容易没命。可能是因为翻译失误,或者只是因为生气了,就直接开枪。很多记者被误杀,我也差点被绑架。所以离开那里之后,我就决定开始写书了,这样可能我还能活得长一点。

中国人对我的家族特别感兴趣

第一财经:你的家族背景对你的写作有任何帮助吗?比如让你更容易获取研究资料?

蒙蒂菲奥里:完全没有。我的家族在19世纪是很著名的,但近年来已经无人知晓了。今天人们可能反而是因为我的缘故才对我的家族有所耳闻。

第一财经:家庭是你写作中一条很重要的线索。

蒙蒂菲奥里:是的,我喜欢写家庭,部分原因是,它是一个展现生活和历史的很好的叙述工具。多数时候人们写的是皇室或者权贵家族,因为他们的故事比一般人的故事更激动人心,也因为一般家庭往往没什么史料留下来。

第一财经:你想过写一写自己的家族吗?

蒙蒂菲奥里:没有。因为凡是自己写自己的家族史,读者都会觉得很无聊。

第一财经:但你提到过曾在别人的书里发现自己祖先的名字,这是什么感觉?

蒙蒂菲奥里:我想这是个挺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人对我的家族特别感兴趣。因为你们经历了彻底的革命,所以你们很少有类似的家族延续的经验。要知道我的家族是犹太人家族,我们是外来者,不是什么历史悠久的显赫家族,我们是新人。在英国的历史中,我们来得很晚,我们甚至根本不是英国人。在中国人看来,有几百年的家族史可能已经很显赫了,但这是个幻觉。

第一财经:那么作为外来者,是怎样的体验?

蒙蒂菲奥里:在英国,我一半觉得自己是外来者,一半又觉得非常身在其中,是有趣的混杂的体验。不过作为作家,你就得是个外来者。

独一无二的时代和独一无二的人

第一财经:当我们试图理解一段历史时,我们总是倾向于把握类似意识形态、社会状况之类的大问题,但你似乎对历史人物的个人经历、性格和人际关系特别感兴趣,你认为是这些更隐秘的因素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吗?

蒙蒂菲奥里:我认为历史是这些因素的混合,是重要人物和时间的同步性,这是我感兴趣的。不过,历史总是同时反映了当下和过去,你是怎么写历史的,受到你所处时代的很大影响。过去,私生活在历史写作里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人们通常不评论历史人物的私生活,但现在,这些事情变得重要了,读者也很感兴趣。

但我不能说个人性格和经历是决定性的,因为如果你让斯大林晚生10~20年,他可能只会是格鲁吉亚一个不知名的记者,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然而他是那个时代里“对”的那个人,独一无二的时代和独一无二的人。历史的秘密在这里,你必须在那个刚好的位置上,才会是被记住的人物。有很多卓越的人一辈子没有绽放。斯大林是一个自我成就的人,斯大林成就了斯大林,同时历史成就了斯大林。

第一财经:你认为历史和历史书写分别是什么?

蒙蒂菲奥里:历史是资源、技术、意识形态和人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的排列组合,所有因素在同时产生作用,一个使得另一个成为可能。书写历史就是分析所有这些东西,解释一些事情,得到一个结论。通常事情的发生不会只有一个动因,肯定也不会只因为一个人,历史学家得把所有因素考虑进去。

第一财经: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吗?

蒙蒂菲奥里:不能,我不觉得任何事情是必然的,否则就不用写了。但可以确定的是,所有事情都有结果,而结果往往和预期背道而驰。

第一财经:读历史似乎是世界各地所有领导人的爱好,中国也有家喻户晓的唐太宗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历史学家,你怎么看这一点?

蒙蒂菲奥里:当然,对领导人来说学习历史是很重要的,因为其中全是教训。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你越了解历史,你就越能看清现在。但危险的是,现在不会是过去的完全复制。举个例子,在西方,每个领导人都很喜欢反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战争爆发前期的历史,因为那是惨痛的教训。而大家觉得,现在世界好像又走到了类似的关口。然而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事情发生的,往回看很容易,但不要执迷于过去。而且我建议大家要研究广泛的历史,不要只研究一小段时期。

第一财经:你接下来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蒙蒂菲奥里:我要写一本世界史。目前还在前期研究阶段,但可以确定的是,会有很多关于中国和日本的内容。这会是一本通史,不会有太多史料搜集工作。

第一财经:如果未来你的孩子在历史书中看到关于你的内容,你希望他们看到什么?

蒙蒂菲奥里:(笑)一个好问题,但我不知道答案,也许不会有任何内容。毕竟他们的父母都是作家,所以我猜作品应该更重要吧,我的作品里有许多关于爱和困境的故事,如果他们感兴趣,希望他们能读到。

(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