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在解读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中,提到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名词,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
这次时间利用调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
为了分析收入水平与活动时间的相关性,在时间利用调查日志表后面,我们设置了一个关于估算月收入的问题,有八个选项,分别为:
“没有收入”
“500元以下”
“500-1000元”
“1000-2000元”
“2000-5000元”
“5000元-1万元”
“1-2万元”
“2万元以上”
根据调查对象填报情况,各收入群体覆盖调查对象人数分别为2000元以下18663人,占38%,2000-5000元22305人,占46%,5000元-1万元6289人,占13%,1万元以上1323人,占3%。在解读中我们对收入群体进行了归并,将2000元以下称为低收入群体,2000-5000元称为中等收入群体,5000元-1万元称为较高收入群体,1万元以上称为高收入群体。这种划分方法在各种调查中很常见,实质上就是“组”的概念。
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不是一回事。
本次调查结果中提到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个名词,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没有关系。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总的来看,一季度,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
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7.3%和21.6%,均明显快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