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开盘,OLED概念股再度掀起涨停潮,京东方A、领益智造、超华科技、万顺股份、凯盛科技、濮阳惠成、同兴达、智云股份、联得装备等10余股涨停。其中,OLED龙头京东方A实现两连板,成交46亿。
昨日,OLED概念股现涨停潮,东材科技、濮阳惠成、激智科技、彩虹股份、智云股份、凯盛科技等多只个股涨停。
消息面上,三星宣布将在2月20日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这一时间可能将领先于华为,成为首家发布折叠屏手机的头部厂商,此外,OPPO也将在2月底发布折叠屏手机。目前,折叠屏基本上被国外厂商如三星、LG等垄断,国内面板厂商在OLED屏、折叠屏上也频频发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折叠手机推出之后,最先受益的供应商当属OLED面板厂商。在2018年增量手机中OLED机型的渗透率已经超过30%,从年初开始渗透率提升了接近5个百分点。华为手机2018年出货量已经超过2亿台,已经成为国内OLED面板最大的潜在客户,所以随着2019年国内多条面板产线的量产,国内OLED面板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申万宏源认为,可折叠手机的成功推出将有望塑造手机新生态,加速OLED渗透率提升,带来PI等新兴材料变革同时提升发光材料需求, 而国内面板厂商逐渐成熟崛起,为材料国产化配套奠定了基础,上游材料企业有望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推荐关注板块投资机会。柔性显示材料重点推荐:新纶科技、鼎龙股份,关注时代新材;有机发光材料重点推荐:濮阳惠成、万润股份、强力新材,关注飞凯材料;薄膜封装材料重点推荐:雅克科技。
中信证券表示,2019年为柔性屏起步年第一年,安卓阵营全跟进。柔宇在2018年10月最早发布柔派手机;随后三星的可折叠手机在其SDC2018开发者大会亮相,预计2019年2月发布,被视为行业第一部真正完整的可商用折叠手机;华为紧随其后,有望于2019年2月24日的MWC2019上发布;此外,小米也正联合开发双折叠手机屏幕,其他手机厂如OPPO,VIVO等亦均有望于2019年发布相关概念机,预期2019年相关出货量将达到近百万级。IHS据预测2019年可折叠AMOLED面板出货量将达140万台,2025年达5000万台。行业大趋势下,建议关注受益屏幕替换潮带来的有相关技术布局及储备的公司,如京东方、维信诺、TCL。
东方证券认为,柔性OLED是智能手机的确定性创新方向,国内厂商近年来坚定布局柔性OLED技术和产能,并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京东方成都柔性OLED产线自量产以来产能良率爬坡进度顺利,产品已搭载于国内大客户旗舰机型,同时于去年底宣布在福清投资建设第四条柔性OLED产线,四条线规划192k的月产能将跃居全球第二;而深天马、维信诺、柔宇等其他国内厂商的柔性OLED产线去年均陆续投产,并与国内外行业伙伴广泛展开合作。随着国内厂商不断在智能手机OLED显示领域取得突破,未来有望打破韩国厂商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并凭借显著的盈利水平使各公司整体业绩长期受益于OLED发展趋势。同时,作为手机显示屏发展的下一个方向,可折叠手机被许多厂商提上日程,三星、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均已披露可折叠手机产品发布计划或技术专利的获取情况,柔性AMOLED面板是实现屏幕折叠的关键技术,国内领先布局并与终端品牌紧密合作的厂商有望率先受益。建议关注京东方A、TCL集团、深天马A。
中金表示,OLED关键材料基本被海外企业垄断,国产化进程有望加快。受制于专利、技术壁垒,目前OLED发光材料、透明PI膜、阻隔膜等关键材料基本被美、日、韩等企业垄断。目前国内企业主要生产OLED材料单体、中间体等升华前材料,以及应用于较低端领域的PI膜、阻隔膜等。预计随着万润股份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成品材料在下游客户认证、新纶科技三期光电显示材料项目引入日本技术团队重点布局柔性OLED膜材料等,我国OLED相关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快。
{{item.suffixTags}} | {{ item.stockName }} {{ item.code }} | {{ item.close }} | {{ item.upDownPer }} | {{ item.upDown }} |
今年一季度对面板企业来说可谓是“开门红”,二季度总体需求高位回落,预计面板企业将按需生产。
中国电视上下游产业链完整、成熟度高、工艺质量提升快,品牌供应链周期短、成本优势明显。
2月全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销量预增,行业有望延续高增态势;联想展示全球首款外折屏笔记本电脑,中尺寸化是OLED下一重要趋势。
百寸Mini LED电视是今年各家竞争的焦点。
中国企业在硬件领域不断突破,韩国、日本企业在显示领域把重点转向AI应用、车载场景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