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当属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从2018年到2019年跨年依然热度不减,存量ETF规模不断刷新纪录,新发行产品进入市场的基金公司不断增多,如今在降低费率方面又有了新动向。
“大家都在讨论费率战的话题,降管理费这个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了。”2月14日中午,深圳某公募量化投资部副总与记者私下交流时谈到。
引发热议的是平安创业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平安创业板ETF”),这只将于2月18日开始正式发售的ETF,以管理费0.15%、托管费0.05%的低费率创出现有创业板ETF新低。同时平安基金也公告称,该基金将对养老金客户实行认购零费率的折扣优惠。
对比市场现有的创业板ETF,管理费和托管费一般在0.5%和0.1%的水平,平安创业板ETF的费率大大低于现有市场价格。此前,易方达沪深300ETF将管理费设为千二,其也是目前为数不多对管理费“开刀”的基金公司。业内人士不禁感叹,公募基金的ETF竞争要从规模、布局的竞争烧向价格战了吗?
对此,有接近平安基金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平安创业板ETF的低费率的本意并非要引起价格战,当前费率并未突破当前ETF市场的最低价。ETF作为工具类产品适当降费也可接受,同时通过适当降费也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入场,对ETF市场的长期发展有所帮助。
费率战硝烟再起
公募基金收费内容多样,投资者较为关心的一般是管理费和托管费,跟踪指数的ETF在基金合同生效后还将收取指数许可使用费。根据平安创业板ETF的招募说明书,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托管费以及指数许可使用费分别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的0.15%、0.05%、0.03%的年费率计提。
争议在于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和托管费两项。对比市场上现有的9只创业板ETF,包括规模居前的易方达创业板ETF、华安创业板50ETF、广发创业板ETF、博时创业板ETF等,管理费和托管费分别在0.5%和0.1%水平。两项费率合计,平安创业板ETF的收费水平仅为当前市场水平的三分之一。
把视线放宽到所有股票型ETF,平安创业板ETF也处在低费率梯队。根据Wind统计,在当前146只股票ETF中,绝大多数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处在0.5%和0.1%的位置。
此前,易方达沪深300ETF管理费率为0.2%,相当于一般ETE管理费0.5%的四折,托管费为0.1%,管理费和托管费合计为0.3%。另外还有博时上证50ETF的管理费为0.3%/年。
“易方达的沪深300ETF就已经是千二的费率,另外还有博时上证50ETF是30个BP(基点),平安创业板ETF可以算作第三个。我觉得(降低费率)是全球趋势下的一种必然。国内的公募基金、尤其是指数类产品是从美国学的。美国的历史和现状,可能就是我们的现状和未来,费率下降在美国就体现得很明显。”深圳某公募量化投资部副总表示。
目前,市场费率最低的是ETF是2018年10月成立的博时、华夏、银华央企结构调整ETF,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同样在0.15%和0.05%,与平安创业板ETF相同。
“如果费率比较低,在和其他公司竞争的时候,费率低的产品有更为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好,机构资金也更愿意进行投资。”前述公募指数基金经理表示。
早在2018年8月1日,富达基金(Fidelity)宣布于8月3日推出两只管理费为零的新指数追踪共同基金。
不仅如此,富达还宣布将其它核心公募基金的费用平均降低35%,并且不会设置任何最低投资额度,不收取除管理费以外的费用(比如托管、申购费等)。
“国外指数基金的盈利模式一是依靠规模效应,二是会收取投顾的费用,不只是管理费。如果可以帮客户做好财富的管理,收的是投顾的费用。而目前中国只收申赎费和管理费。投研本身并不会直接创造价值。”该深圳公募指数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
“全垒打”
不仅在费率上做文章,基金公司在ETF上的大战其实早已从布局完善产品线、补齐短板开始。
“中大型基金公司都在尽可能地提供布局齐全、风格多元的指数产品,也就是基金的‘全垒打’。全面、丰富的指数产品线能够较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性需求和资产配置需求。”对此,华南某老牌公募基金人士也表示。
截至目前,几乎所有中大型基金公司都在主流宽基ETF进行了布局,尤其是各大基金公司,在核心宽基方面几乎囊括了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创业板四条目前市场最主流的指数。
上证50ETF品种中,有华夏上证50ETF,这也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权益类ETF;另外还有博时上证50ETF、建信上证50ETF、申万菱形上证50ETF、万家上证50ETF等。
此前各大公募巨头都在积极布局该产品。工银瑞信便在不久前补齐了这块短板。资料显示,工银上证50ETF成立于2018年12月7日。
沪深300ETF品种中,截至目前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其次是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平安沪深300ETF、广发沪深300ETF、南方开元沪深300ETF、国寿安保沪深300ETF、工银沪深300ETF等。
中证500品种中,当下规模最大的是南方中证500ETF,广发、华夏、嘉实、平安等基金公司也都进行了布局。
在针对创业板指数品种的ETF中,眼下规模最大的当属易方达创业板ETF,当下规模为185.9亿元,另外还有华安创业板50ETF、广发创业板ETF、南方创业板ETF、工银瑞信创业板ETF、华夏创业板ETF、建信创业板ETF、博时创业板ETF、嘉实创业板ETF等。
业内人士称,在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FOF产品发行潮等市场大背景下,多层次的指数产品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ETF市场竞争激烈
2018年至今,ETF热度一直不减,一开始体现在存量ETF规模的爆发,此后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通过布局不同种类的ETF进入市场。平安基金新发行的创业板ETF之所以引发公募市场的关注,或在于从费率方面开辟了ETF竞争的新维度。
一家ETF产品份额居前的基金公司从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ETF费率的讨论要先回到ETF为何火爆的根源来思考。首先,2018年以来权益市场整体下滑明显,黑天鹅、踩雷等频频发生,这给主动管理基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在市场跌出估值底的时候,ETF是很适合机构投资者在底部布局的工具;最后,海外资金随着MSCI进入中国。在还没有完全理解中国市场之前,保险的被动投资(即ETF)无疑是海外投资者的首选。
“这三点可以解释2018年的ETF市场为什么如此火爆,这也是为什么机构纷纷开始发行ETF产品,来抢占市场。相比主动管理,ETF更需要抢占市场规模,换句话说抢占规模就是抢占先机,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远低于市场平均价的管理费出现。”该人士进一步分析。
该ETF从业人士也认为,当前国内的ETF管理费,相比国外成熟市场仍然还有下降的空间。如果和海外ETF的管理费比,目前我国的ETF相对管理费较高(平均0.5%的水平),海外的几大ETF巨头的管理费可以低至0.1%以下,甚至0收费。
此前招商基金全球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苏燕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9年在所有ETF类别中,宽基指数的规模仍有更大可能继续爆发,一方面宽基指数ETF的需求更为稳定,在市场底部配置宽基的意愿也相对较足。另一方面宽基指数多,对应的衍生品也更为全面。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市场就有竞争,2019年ETF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前述ETF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考虑到我国目前ETF市场刚发展,空间还很大,而且机构的参与者在增多,因此ETF的增长会有所延续,管理费也可能有下降的趋势,这也是争夺市场份额的某种方式。
“考虑到中国和海外市场的不同,管理费不可能降到像美国等成熟市场如此低的水平。如果借鉴成熟市场的发展,我国的ETF市场可能会先是群雄争霸,最后出现几大巨头市场的局面。”该人士进一步称。
科创板ETF净值表现已经有分化迹象。
今年以来,两市ETF资金净流入约2000亿,其中沪市ETF净流入近1300亿,占比约七成。
当前,ETF产品数量已经迈入“千只时代”,总规模3.9万亿元。其中,股票ETF规模2.9万亿,沪市股票ETF规模超2万亿。
“基金分红频率的高低,更多是基金投资的策略选择,而无法体现基金运作优劣。”
Wind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境内ETF迎来了今年以来最大单周资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