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比亚迪“鱼池论”: 用技术创新获取新动力

第一财经 2019-02-26 22:07:17

作者:李溯婉    责编:胡军华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比亚迪拥有技术 ‘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电动车、轨道交通都是‘鱼池’里的大鱼。”

比亚迪如何成为新能源交通领域的领跑者,郭小林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她在这家民营企业已工作11年,从生产一线到厂区文职,经历了多个工种。

“2008年,我来到比亚迪,那时坪山厂区外还有很多荒草地,而现在已车水马龙。这些年,我见证了比亚迪多个事业部和研究院的设立,也见证了我们技术的迭代。当年模具要靠进口,如今我们自己生产;当年很多生产环节都是手工作业的,如今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走在行业前列。路上的新能源车也越来越多,从私家车、出租车到公交大巴。从地面交通到空中轨道,每次看到BYD的标志,都深感自豪。” 郭小林如是说。

尽管市场在不断变化,但坚守技术创新让比亚迪有充分的“能量储备”,在一次次地匹配市场需要的转型升级中实现企业的变革发展。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比亚迪拥有技术 ‘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电动车、轨道交通都是‘鱼池’里的大鱼。”

独创新能源立体式交通对接“治污”、“治堵”需求

当今,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城镇化和汽车的快速普及化,这容易产生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两大城市顽疾。用电动车“治污”,用云轨云巴“治堵”,打造立体化的绿色大交通体系,这是比亚迪绿色交通梦想,也是未来城市梦想。

比亚迪早已构建绿色梦想,经过多年摸索,于2010年提出“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随后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并成为全球共识。截至2018年底,比亚迪电动客车销售累计突破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累计突破50万辆,击败特斯拉等强劲的对手,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今年以来,比亚迪抓住中国车市结构性调整的契机加速前进,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87万辆,同比增长291.11%。

此外,比亚迪还加快走出去,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其绿色大交通方案在全球落地生根,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复制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经验,运营足迹遍及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个城市,是首个进入欧、美、日、韩等汽车发达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在治污的同时,技术狂人王传福于8年前又开始研究思考如何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并找到治堵之策,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给地面做减法。比亚迪历时5年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轨,历时7年时间研发出云巴。云轨和云巴高度契合国家“推动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融合发展”的政策,可与现有的地面、地下交通网共同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为乘客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助力城市交通新升级。

目前,已有中国、巴西、菲律宾等国家的多个合作伙伴与比亚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比亚迪轨道交通系统。近日,巴西巴伊亚州与比亚迪正式签署合同,将在巴西修建全球首条跨海云轨。

坚守技术创新抢占快车道

在能源安全、环境问题、交通拥堵、产业升级等时代大背景下,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加快转型升级。

在电动化上处于领先的比亚迪,开始进入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汽车变革下半场,其去年在深圳举行了全球开发者大会,全面开放汽车上的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希望作为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引领汽车业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创智慧汽车万物互联的新未来。

“选择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走别人现在还走不了的路”,比亚迪不断进行新尝试。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比亚迪适应了“竞争文化”,并通过创新获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技术为王,创新为本”,这是比亚迪公司的经营理念。比亚迪现拥有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截至2018年底累计申请专利近2.6万件,其中已授权专利约1.6万件。

目前,比亚迪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车企,掌握了电池、IGBT、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为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比亚迪已投巨资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碳化硅),有望于2019年将推出搭载SiC电控的电动车,预计2023年采用SiC基半导体全面替代硅基半导体(如硅基IGBT),引领下一代电动车芯片变革。

比亚迪正驶上快车道,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也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从减免税费到优化营商环境,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举措,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感到更舒心、更安心、更有获得感。王传福在去年11月1日参加了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总书记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六大鼓励措施,这给王传福吃了定心丸,更加坚定了比亚迪发展信心,坚定了比亚迪用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报国的理想。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但在王传福看来,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上升动力和下行压力交织,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和战略机遇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驱动,聚焦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解决行业发展痛点,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