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34个都市圈总人口超8亿,长三角、珠三角连绵区最成熟

第一财经 2019-03-01 15:35:53

作者:林小昭    责编:刘展超

全国共识别出34个中心城市都市圈,其中有3个地区的8个都市圈的范围已经相互重叠、连片发展,形成了都市连绵区,其余26个则是相对独立的都市圈。

都市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共有34个中心城市都市圈,总人口达到了81590.5万人,占全国比重的59%。

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主办的"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研讨会"于3月1日在北京市举行。研讨会上发布了这份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下称“报告”)。

新型城镇化重要一环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处长韩云说,2018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59.58%,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这一阶段要把提高城镇化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是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格局,又有利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其中,都市圈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韩云说,我国一些超大特大城市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环境污染严重等大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人口、产业吸引力不足,很多地方出现人口外流现象。通过都市圈建设,有利于将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边中小城市,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等问题,推动解决大城市病。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卢庆强说,都市圈是填补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最后一块版图,从而形成了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一环。都市圈在整个推进下一步的高质量城镇化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报告指出,顺应我国城镇化进入较快发展中后期的客观趋势和空间演进规律,突出都市圈建设在我国高质量发展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和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韩云说,围绕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做好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 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等6方面任务。

其中,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十分关键。韩云说,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只有形成了“主动脉”通畅、“毛细血管”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才有可能引导都市圈内人口合理分布、产业有序分工。

34个都市圈

报告建议,将城区人口500万人以上、1小时左右通勤圈内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作为都市圈划定的基本门槛。报告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约有25个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基本覆盖了我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东部、中部、东北地区的主要省会城市。

同时,由于我国区域差距大,报告建议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培育一批都市圈,促进国土均衡开发。考虑到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标准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及行政政策常用的门槛标准,因此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培育的都市圈,其中心城市2035年城区人口规模原则上应达到300万以上。

在都市圈范围方面,报告建议以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度为标准确定都市圈范围。在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的基础上,选取与中心城市日平均双向流动人口占市域总人口比重在1.5%以上的城市作为都市圈的外围城市,中心城市加上符合标准的外围城市,即为该都市圈的范围。

报告显示,按照上述标准,在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情况下,全国共识别出34个中心城市都市圈,其中有3个地区的8个都市圈的范围已经相互重叠、连片发展,形成了都市连绵区,其余26个是相对独立的都市圈。上述都市圈的总面积约为23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比重的24%;总人口约为81590.5万人,占全国比重的59%,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77.8%。

根据报告,目前我国都市圈发展存在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比如在地区差异方面,不同区域的都市圈发展程度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如上海、杭州、南京都市圈以及广州、深圳都市圈已经形成了都市连绵区,发育程度高,发展动力强,而西部地区的都市圈范围普遍较小,且发育程度低。

目前我国都市圈的整体人口密度仍比较低。按照1小时交通范围测算,81%的都市圈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平方公里。其中,最高的上海都市圈人口密度为4200人/平方公里,低于东京人口集中地区870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而南昌都市圈仅为810人/平方公里,昆明仅为730人/平方公里。

其次,都市圈内部联系不紧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根据2017年数据测算,在人口联系方面,超过85%的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每天平均流动人口规模不足8万人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深圳约12万人次,远低于东京都市圈内三县人口向东京都每天通勤的人口规模(约86万人次)。最小的是大连,仅有1.7万人次。

此外,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资源过度集中;都市圈发展同城化水平较低,缺少有效协调机制;都市圈发展标准体系不健全,监测和评估手段匮乏等,也是目前我国都市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三角、珠三角都市连绵区最成熟

报告对都市圈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由于涉及范围重叠,评价将已经连片发展的都市连绵区作为一个整体测算,因此测算单元是29个都市圈/都市连绵区。

经过测算,我国都市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得分最高,属于成熟型都市圈(都市连绵区),是第一层级。其中,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处于以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为中心城市的城镇密集地区。这一地区已形成经济总量大、城镇高度密集、城镇间联系紧密的都市连绵区,综合发展质量位于全国首位。

第二层级是发展型都市圈,多处于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其发展水平与第一层级有一定差距。发展型都市圈有16个,分别是首都都市圈以及合肥、青岛、成都、西安、郑州、厦门、济南、武汉、石家庄、长春、太原、长沙、贵阳、南宁、沈阳都市圈。

第三个层级是培育型都市圈,共有11个,包括南昌、昆明、重庆、银川、哈尔滨、大连、兰州、福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西宁都市圈。

韩云说,东部地区一些都市圈已经比较成熟,但中西部地区的都市圈大多数尚在培育当中。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充分考虑不同都市圈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差异性,科学确定都市圈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因地制宜推动都市圈建设。

报告也指出,不同发展阶段的都市圈情况不同,需要解决的发展矛盾不同,发展对策建议也应有不同。其中成熟型都市圈的重点是加强对外开放,调节区域产业结构,提高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向世界级都市圈发展,同时要进一步疏解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人口、缓解中心城市的压力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