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也将开幕。从而使得中国进入了每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未来十多天,中国“两会”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过去的2018年,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也面临了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深化改革、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现在,我们可以说圆满完成了去年“两会”设定的任务,实现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门红。
具体来说,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增速为6.6%,实现了去年全国“两会”确定的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经济增速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经济结构深层次的变化。比如,去年,“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阶段性进展,金融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再减1386万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等。
另外,上海市去年的人均GDP升至13.5万元,按照目前美元对人民币6.7的汇率计算,人均GDP超2万美元,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这表明,一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摸索出了不少有益经验,包括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等。这些经验将会给我们今后发展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
过去一年的成绩,会更加坚定我们前进的信心。在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机遇仍在”并且“长期存在”的判断,对于如何科学把握大势、如何大有作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为消除疑虑、保持定力、坚定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石。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全国“两会”的召开,会更加坚定我们自信的基石。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一年。“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就越是需要步伐的稳健和坚定。下一步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甚至会比以前更加复杂、更加严峻。
因此,此次全国“两会”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样如此。他们的使命,也是广大人民的期待。
经济发展和民生方面是持续的“两会热点”。这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将如何设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如何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如何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如何统筹实施好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如何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这些热点难点,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改革的持续推进。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在去年都取得了切实的成效,但越是改革进入深水区,任务就越加繁重,同时任务也越加迫切。
总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面临着一个重大历史性窗口期。今年的全国“两会”,我们要凝聚起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为新时代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上来,砥砺奋进、攻坚克难。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未能实现其目标,反而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成为世界秩序的维护者。
2024年以来,珠海“天空之城”建设加速成型。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有望实现良好开局。我们的宏观政策还有较大的逆周期调节空间。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能推动产业升级、增加社会财富效应,未来政策有望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票据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尤其在服务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及科技金融等领域具有显著作用,通过降低货币发行量、传导货币政策、增强信用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