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方向转变。转型期该如何实现稳增长,货币供给怎样满足增长需求,未来的增长潜力又将来自哪里,这些都是2019年两会上不断被提及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3月4日上午,在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经济组小组会议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他的观点。
货币要保持稳健中性
“稳增长首先要调预期。”刘世锦回答记者提问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逐渐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状态转变,从研究的角度判断,今明两年的增速还会保持在6%以上,2020年后将在5%—6%之间,这是完全符合规律的。刘世锦认为,经济增长的预期不能再提到保持高速的增长,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在这个前提下,当前稳增长的一些传统做法需要改变。
以加大投资力度来说,刘世锦认为基建投资潜力已经不大。下一步的投入,如何在基建投资与民生方面进行平衡值得思考。
“讲到基建投资,很多地方政府觉得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干,但实际上我们要分阶段去做。”在他看来,如果短期内将基建投资该做的都做了,在某个时刻可能会出现增长的断崖式下跌。“给未来留一点增长潜力,让我们的经济增速能够平稳推进。”刘世锦称。
市场对货币财政政策普遍关注度很高,在刘世锦看来,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来看,货币供给基本满足了经济增长的需要。
他表示,当经济处于转型期,货币还得稳健中性。“我们的经济潜在增长率在这个阶段下降,是符合规律的。”刘世锦算了一笔账,如果2019年经济增长6%,相当于2010年30%的增长,放在2010年是11%。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速目前来看较以前是下降了,但基数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使每年5%—6%的增速,仍然是很高的。
经济增长新的动能
经济新的增长动能从什么地方来?刘世锦认为有五大方向。
第一,是中国低效率部门的改进。刘世锦认为这部分潜力很大。比如,供给侧改革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要降成本。能源、物流、通信、土地、融资这五大基础性成本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的部分还过高,很大程度仍存在竞争不足、效率低成本高问题。同时,现在城乡之间资金人员双向流动还有很多阻力,要素流动如果能够打通的话,增长潜力也会很大。
第二,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
“让低收入群体收入能够提升,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这是我们下一步消费增长很重要的来源。”刘世锦说。
第三,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
刘世锦认为,前者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设计、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后者的升级,重点在中等收入群体服务性的消费比如教育医疗等。
第四,前沿性的创新,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在这些领域,中国具备全球最大的市场,产业配套条件较好,技术上也已经在个别方面开始领跑。
第五,绿色产业的发展,包括并不限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创新、还有绿色金融等等。刘世锦认为,绿色产业发展会成为下一步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依托。
刘世锦说,高质量发展实际上也是高难度的增长,人们要在未来经济增长过程中准备有“啃硬骨头”的精神。
过去在经济下行时“抓一下还管用”的这些“老办法”不管用了。
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年疫情和需求收缩,的确让不少新消费品牌备受冲击,但我坚信真正的价值创新必能穿越周期。
日本一半以上的家庭金融资产以储蓄形态存在,等于就是拥有了一座可为经济提供丰沛血液的私人蓄水池。
国新办早间就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涉及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CPI走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