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2019-03-05 21:20:12

作者:社论    责编:许云峰

区域内各类生产要素都应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包括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一体化,尤其是较发达地区的融合集聚对周边的辐射乃至全国的引领作用愈发重要,也备受重视。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作政府工作报告,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列为“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同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不令人意外。早在去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提到,将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众所周知,中国在近几十年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但也存在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协同区域发展可以说是目标与方向。而且,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开放、分工与合作,相互协调良好的区域经济,可以使地理位置、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地区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实现单个孤立市场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

长三角目前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且具有人口规模优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未来很可能跻身全球前三甚至数一数二。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若要跃升,一体化势在必行。因为从全球来看,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国内来看,城市群正在成为引领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

其实,从基础设施的联通等角度而言,区域一体化已初现雏形。如长三角地区多数城市成为“一小时生活圈”、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将粤港澳联通,逐步统一的市场与功能分工让各地能发挥优势共同成长。

不过,目前地方政绩考核主要侧重GDP、财政收入等指标,使得地区或城市的财税、基建往往各自为政。因此,区域一体化关键在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包容性的区域协调制度。所谓包容性,即在这个区域,最高利益应该是区域利益乃至国家利益,而不是地方利益。客观上要求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区域经济发展,要从过去单一的地方经济增速的竞争,转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从追求单一的GDP导向转向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导向。

简言之,区域一体化短期要在生态、城镇化、交通走廊、上中下游产业布局、区域发展格局等方面进行全局考虑;长远来看,区域内各类生产要素都应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包括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

更为重要的是,区域一体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由近年国家支持的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开始,这些地区通过一体化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逐渐向全国展开。而且,作为生产力发达地区,要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标准和示范,并率先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总的来说,决策层近期开始力推区域一体化,主要在于让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契合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所需。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