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才接触麦德龙,永辉超市将成中百集团第一大股东

第一财经 2019-03-28 22:26:57

作者:乐琰    责编:乐琰

此次交易完成后,永辉超市终于可以成为中百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永辉超市(601933.SH)终于可以圆梦,将成为中百集团(000759.SZ)第一大股东。

中百集团3月28日晚间公告称,永辉超市拟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将其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的公司的股份比例从目前29.86%提高至最多不超过40%。预定收购股份占被收购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0.14%。

公告披露,永辉超市拟收购的股份数量最多不超过约6906万股,预定收购股份占中百集团总股本的比例为10.14%,要约价格为8.10元/股,较公司最新股价6.59元溢价23%。要约价格为 8.10 元/股的前提,较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5.59亿元。本次要约收购所需资金将来源于收购人自有及自筹资金,以现金方式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完成后,永辉超市终于可以成为中百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了。

觊觎已久的永辉

其实,永辉超市对于中百集团觊觎已久。

梳理公告和公开信息可见,2013年11月,永辉超市出现在中百集团的股东名单。当时,永辉超市买入中百集团3399.99万股,持股比例为4.99%。而在2014年前两个月,永辉集团再次通过两次增持,持有中百集团股份10%的股份。当年4月18日,武汉商联发函称其与华汉投资已持有中百集团20.01%的股份。同一天,永辉超市也表示,目前所持有的中百集团股份已经达到15%,成为中百集团第二大股东。4月25日,武汉商联及华汉投资再度出手,持股比例增加至25.01%。

2017年7月10日,中百集团公告称,6月1日至7月7日,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买入中百集团股票3405万股。此次增持完成后,永辉超市及其全资子公司重庆永辉、永辉物流有限公司累计持有中百集团1.7亿股,占其总股本的25%。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百集团大股东武商联及其关联方共持有中百集团33%的股份,双方持股比例差距仅3.14%。

“零售行业都是区域化特色的,永辉超市要雄霸全国市场并不容易,因此以资本运作手段来获得区域龙头零售企业的优势是快速有效的方式。这么多年来,永辉超市既和中百集团有所合作,但也对中百集团的股权一直觊觎,尤其是中百集团在湖北市场的优势十分明显,其麾下业态覆盖超市、便利店百货和电器专业店等,网点超过1200家,这对于永辉而言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所以这么多年来,永辉超市一直在争取中百集团的大股东地位。等此番交易完成后,永辉超市终于可以一尝夙愿,同时在业务层面可以完善在其在中西部市场的布局。”资深零售业分析人士沈军认为。

公开资料显示,中百集团是以商业零售为主业的大型连锁企业,以武汉为中心,深耕湖北市场,涉足的商业零售业态主要包括超市和百货。截至目前,该公司拥有连锁网点1255家,是湖北省超市龙头,连锁网点数量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位居湖北商业上市公司前列,蝉联中国企业500强。

下一站买什么?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以资本手段扩大本土是永辉超市一贯的手法。

多年前,永辉超市与上海上蔬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人民币1 亿元在上海成立一家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生鲜菜市场即生鲜超市自营业务。

新零售时代,永辉超市作为传统零售商也算十分跟得上步伐,由于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5%股份,使得永辉超市成为腾讯系的一员,也在诸多线上和线下业务方面借力腾讯。

之后,永辉超市、百佳中国和腾讯拟在中国境内设立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并将永辉超市持有的广东永辉和深圳永辉的股权、以及百佳中国持有的广州百佳、江门百佳、东莞百佳的股权和部分现金置入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旗下所有店铺均使用“百佳永辉”品牌。永辉超市、百佳中国出资股权的价值分别为6.22亿元、5.02亿元,占比分别为50%、40%;腾讯投入现金1.25亿元,占比10%。当然还有备受业界瞩目的腾讯与永辉对家乐福中国进行潜在投资。

中泰证券指出,无论是阿里此前入股高鑫零售、新华都,还是京东参股钱大妈等,都是在线上单级增长遭遇发展瓶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龙头获得新型流量的方式。

在与腾讯、家乐福等巨头达成资本合作,争夺中百集团第一大股东地位后,永辉超市接下来还会有什么资本动作也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就在近期,有消息传永辉超市可能对麦德龙中国业务有兴趣,对此,永辉超市在3月20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截至当日,该公司与麦德龙中国有过初步沟通,但未与麦德龙中国就收售事宜进行实质性的商业洽谈,也没有形成任何一致性意见和任何文件。

尽管如此,永辉超市未来与零售同业、电商之间的纵横联动发展,资本运作依然是业界和投资界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