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合资品牌降价比豪华车慢半拍,以价换量空间有限

第一财经 2019-04-01 21:55:49

作者:俞立严    责编:胡军华

伴随增值税税率下调,合资车企也应声而动,不过,相比豪华车品牌,合资品牌的反应速度和幅度都有所不及。

伴随增值税税率下调,合资车企也应声而动,不过,相比豪华车品牌,合资品牌的反应速度和幅度都有所不及。对此,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豪华车一样,合资车企也有以价换量的意愿,但是相比之下空间并不大。

大众等合资车企跟随降价

3月26日,一汽-大众宣布,自次日起,下调全系在售车型官方指导价,一汽-大众是本轮税率下调后首批响应国家号召的主流合资汽车品牌。在具体降幅上,一汽-大众新一代CC降幅最高,达到8000元。此外,SUV车型探岳、探歌也会有最高5900~6000元的降幅。

对此,一汽-大众称,旨在促进国民汽车消费、激发市场活力。为积极响应国家“减税降费”的政策,让消费者拥有获得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调价格之前,一汽-大众已经在响应“汽车下乡”新政策通过报废补贴给予部分产品价格以优惠,其中,全新一代CC享受的报废补贴达到12000元。

根据一汽-大众的统计,2018年全年销量达141.67万辆,同比增长0.8%,未能完成年初定下来的145万台的销量目标。不过,一汽-大众也是中国国内为数不多在2018年出现销量增长且自身销量基数庞大的合资车企。在2018年中国车市遭遇28年来首度下跌的背景下,一汽-大众将下调2018年任务的3%作为2019年的销售目标。

继北大众一汽-大众之后,南大众上汽大众3月27日也宣布上汽斯柯达积极响应号召,落实国家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增值税税率调整通知,下调旗下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最高降幅达15000元。

为响应国家增值税调整政策,广汽丰田在3月31日宣布,将于4月1日起下调热销车型和维保零件价格,并通过服务升级大力降低顾客用车成本。其中车型涵盖致炫、雷凌、C-HR和汉兰达,不过最高降价仅5000元。同日,广汽本田也宣布为消费者带来减税红利,但不是直接降价,而是推出购车0利率以及置换补贴两种优惠措施。一汽丰田4月1日也宣布下调厂商建议零售价,最高降幅1.1万元。

与豪华车品牌在本轮制造业增值税下降后纷纷快速下调价格不同,合资品牌的反应速度和下调幅度都有所不及。

合资品牌降价空间有限

车和家CEO李想日前公开表示,制造业增值税下降3%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激烈的竞争会让车企把税务的节省全部返还给消费者,大部分品牌会选择直接降价。

对于中国汽车业的不同细分领域,降税的影响则有些不同。时间倒回近一年前,2018年5月1日,当国内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奔驰、捷豹路虎、林肯、宝马等豪华品牌厂家就在第一时间宣布降级,虽然当时税率只下调一个点,且整体车市比较坚挺,但降价也有从1000元到3万元不等。然而,相比豪华车品牌的积极,面向更广大消费者市场的合资品牌却响应速度和广度比较差。彼时在豪华车纷纷降价后,第一批响应的合资品牌江铃福特宣布的降幅只是0.23~0.31万元。

“降价空间肯定是以进口车为主的豪华车品牌多,因为内部利润率设的本来也是进口车高。”安永合伙人叶亮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面向大众市场的合资品牌相对来说是薄利多销的,虽然在国内车市连续八个月下跌的大背景下,各车企和品牌要保住销量,以价换量,降价争取消费者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合资品牌手上的降价空间相对而言并不大。

从目前国内在售车型销量和价格情况来看,单车15万元以下价格区域,自主品牌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在15万到25万元的区域,依旧还是合资品牌在唱主角,在25万元往上,基本上则是豪华品牌为主,从价格上来看,合资品牌的降价余地也比豪华品牌小很多。此前作为豪华电动车的代表,特斯拉在华降幅最大的车型model X P100D的总价已经超过118万元,相应的降价幅度也高达34.11万元。而根据上汽集团此前的财报,2017年上汽大众单车平均利润在1.3万元左右,相比之下价格活动空间不在一个数量级。

“2018年还不是最惨烈的,我估计2019年市场还会更糟糕。”对于今年的整体市场,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修惠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面对严峻的国内车市现状和走势,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作为去年国内车市为数不多的销量增长的合资车企在保销量的内在需求方面比较强烈。

“车企要降价,会找一些契机或者借口,包括税率变化等。”叶亮说,在他看来,降不降,降多少最终还是取决于车企和品牌的利润空间,南北大众为代表的国内合资品牌非常注重销量,所以保量是必需的,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因税率变动导致的合资品牌降价对国内消费者的影响不会非常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