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郑州正在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
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的批复。批复指出,为落实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支撑郑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12号线一期、14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规划期为2019-2024年。
这7个项目总长 159.6 公里。 项目建成后,郑州市将形成总长约 326.54 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新建项目总投资 1138.94 亿元,其中资本金比例 40%,计 455.58 亿元,由郑州市财政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作为一座古都城,郑州地下的文物也不少。批复指出,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此外,批复要求,本期建设项目要与郑州火车站、郑州东站、郑州西站等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做好规划衔接。统筹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规划布局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提升旅客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立体开发,发挥土地增值效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支撑中心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分关键。去年4月,郑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发展的意见》,加力推进建设“轨道上的郑州”。
按照《意见》,到2020年,郑州城轨运营里程突破300公里,网络化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到2035年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实现“轨道上的郑州”建设目标。
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显示,郑州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方案由 21 条线路组成,总长 970.9 公里,其中地铁线 13 条共 505 公里,市域快线 8 条共 466 公里。
对郑州而言,只有加快做大做强城市平台,加快郑州大都市区的发展,才能形成“强核”,从而带动引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同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郑州的城市规模扩张很快。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近年来城镇化过程中,河南大量人口流向中心城市郑州,城区面积也在快速扩张,未来郑州城市扩张的潜力还很大。
数据显示,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25.5万人,常住人口总量突破千万大关。这也是郑州连续8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5万。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见一斑。
22个省份中,有7个省份常住人口呈正增长,有2个省份常住人口与上一年持平,有13个省份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减少。
专家认为,现在人口变化首要驱动因素还是经济因素。
合肥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苏州、杭州之后的第4个千万人口大市,也是我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
在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应用研究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十个方面。
专家认为,从人口在全国的空间分布来看,一方面,人口继续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集聚;另一方面,在省域内部,人口向省会城市等中心城市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