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12条”将掀开金融业发展新篇章

第一财经 2019-05-08 20:48:22

作者:陈志龙    责编:任绍敏

“新12条”最为市场瞩目的是在经营范围上取消了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允许外资银行开业时即可经营人民币业务。这在中国银行业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五一”假期,银保监会官网的一条消息如一石击水,引起金融圈内外的极大关注。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4月,银行业、保险业发布实施15条对外开放措施正在有序推进实施。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近期拟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下称“新12条”)。

认真研读“新12条”,最为市场瞩目的是在经营范围上取消了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允许外资银行开业时即可经营人民币业务。这在中国银行业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下一步,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金融业开放进入新阶段

细读金融开放的“新12条”,制度安排上,排在前面的是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取消单家中资银行和单家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过去对于单家银行投资中资商业银行,一般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有不超过20%的上限要求,关联方不超过25%;实践中,也存在个别机构超过特批“越界”的情况,但总体对股权比例是刚性约束的,这次明确取消单家中资银行和单家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给银行机构之间的并购开了道口子。

观察人士认为,一方面,此举为国内银行之间的并购、相互财务投资,破除了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对外资机构的吸引力,有助于优化股东结构,缓解当下一些中小银行难以引进新股东情况,外资可能会成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来源之一。

“新12条”还取消了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时须有10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和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分行的20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此外,鼓励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与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开展股权、业务和技术等各类合作,取消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允许外资银行开业时即可经营人民币业务等一系列举措,都旨在扩大境内市场对外资的开放程度。

本世纪初,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外资银行开始大批量进入中国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发达经济区域。但由于在包括人民币业务方面受到限制,加上服务的客户面窄,网点星星点点,外资行获客能力弱,多数外资银行产品单一,水土不服,竞争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近两年,一些外资银行开始陆续关闭一些亏损严重难以为继的分支机构。以江苏为例,较早进入南京的渣打银行关闭了其在新街口闹市区的网点,东亚银行关闭了在南京闹市区和苏州吴江的网点,汇丰停止了南京及南通等地6家分支机构的现金及大部分线下零售业务,花旗也有意关闭无锡分行。一位外资银行负责人说,因为能做的业务范围较窄,业务量少,零售支行普遍面临租金成本高、现金业务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因而恒生、星展等较早进入的一些外资银行,都被迫调整策略,剥离零售团队,关闭实体网点,业务转向以对公为主,零售转到线上去。这些年,外资银行进入新市场更多的是策略性、维持性的,中国金融开放的“新12条”对已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外资银行来说,当然是极大的提振。

此次除了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信托、保险业的开放也进入一个新阶段。“新12条”取消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信托公司的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取消外国保险经纪公司在华经营保险经纪业务需满足30年经营年限、总资产不少于2亿美元的要求;同时,放宽中外合资银行中方股东限制,取消中方唯一或主要股东必须是金融机构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与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开展股权、业务和技术等各类合作,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一切都翻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大招影响深远

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当今世界正在面对一场“新启蒙”与“旧思维”的对决。中国是顺应、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建设者,从历史的纬度看,“退群”“自闭”绝不是正确的选择。贸易增加财富,限制贸易就会减少财富。这是亚当·斯密时代就明白的基本经济学原理 。

中国从金融领域开启新一轮“超预期”的改革开放大招,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最基本的影响是,它们将直接推动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迈过深水区,确立现代经济增长体制框架,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中,使开放的中国更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用郭树清的话说,进一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和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将有利于丰富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高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扩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加金融有效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金融服务需求。

最近,有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 中国30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达到14813亿元,占到全部上市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半左右。排在其后的是包括保险、信托、证券等在内的非银金融业2388亿元、房地产业1949亿元。三大行业利润达2万亿元。而今年一季度, 33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4%。与低迷的制造业相比,上市银行的营收增速超过20%的有19家,继续呈现一骑绝尘的态势。

笔者研究五大国有上市银行2013年的年报,当年这五大行共实现利息净收入1.62万亿元,如果再汇总中小银行的利息收入,加上可观的息差、手续费、财务顾问费和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则银行业利润2013年已逼近2万亿元大关。

从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来看,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中国传统“四大天王”均在列。我们经济总量约为全球的1/7,但银行业利润已占全球银行业利润的1/3强。

实体经济较为困难,但中国银行业一边坐拥万亿级规模的利润,一边还有人嚷嚷着“中国银行业利差水平在世界范围来看是偏低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具有标准的体制内特征,系统重要性机构和大部分非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都套用行政级别。科层制特征相伴随的,是利率市场化程度较慢,价格管制特征鲜明。改革开放40年了,包括金融业在内的许多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价格改革还走在半途中。

现行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制在资源配置中过度向行政力量倾斜,导致了对包括政府平台的过度授信和盲目融资,应该说,这种无风险套利的资源配置方式,不符合现代竞争型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当前银行业的种种问题,根本还是改革不彻底、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结果。现在到了重新用外力推动内部改革的时候了,就此而言,“新12条”具有特殊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改革的过程就是放权让利,监管部门放审批权,市场要放开价格,既得利益集团要让利,阻碍先进生产力的旧管理制度和规则要重写。改革的过程就是要把行政作用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发挥海内外两个市场、各路资本、非公经济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作用,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减少政府人为管控资源、配置资源的作用,从而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应该说,金融业开放的“新12条”就是在金融领域厘清了症结所在,通过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激活市场,让市场充分竞争。改革的“靶向目标”更精准。希望以金融开放“新12条”开始,围绕人民切实关心的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

4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我们短时间从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通过宏大的经济改革,创造了这个地球上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最丰厚的物质财富。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金融业开放的“新12条”引起了广泛关注。以“新12条”为代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将是一场新的伟大远征,要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通过切实的改革和更大范围的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作者系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